投產典禮這種事情實際上內容頗為乏善可陳,然而人生往往就是由這些似乎毫無意義、乏善可陳而且因循老套的事情組成。
在物質世界之外,人類在這些儀式性的自我催眠中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質。這些努力並非毫無用處,事實正好相反,正統的激勵對人類來說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效率。
名正言順,當未來有了一個“盼頭”之後,人的主觀能動性便被髮動了起來。
新科晶圓廠正式投產,第一批生產的60cpU晶片根本沒來得及流向市場,直接就被軍工單位給包圓了。利潤上當然不能佔太多便宜,但部隊上也發了話,每年多了拿不出來,一億人民幣的採購量肯定能夠保證。
60cpU的出廠價,部隊上拿的基本上就是稍微賺上一些的出廠價。一億人民幣就是二十萬片,趕上如今新科晶圓廠一年十分之一的產能了。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科晶圓廠的產能會不斷增加的。至少到1988年春節之前,再增加四分之一不成問題。之後陸續增加裝置和人員,計劃是到1990年之前形成至少年產量500萬片,爭取在90年代之前解決六英寸和亞微米的自產技術難題。
當然新科晶圓廠的產品也不是隻有60cpU這一款,有了這個平臺,國內好些Ic設計單位也算是有了奔頭。通號院吆喝著要上訊號處理的專用Ic,盛京第一機床廠也在和復旦大學的Ic實驗室溝通,希望能夠打著帝都機床研究所的招牌,看看能不能忽悠了日本發那科轉讓一部分數控技術和數控晶片設計。
各行各業類似的計劃很多,然而國內Ic設計的能力卻是個瓶頸。實際上從1987年學年開始,清華、北大、復旦和北郵這些還算在Ic設計上有所積累的大學,就已經開始大規模擴招微電子專業了。
魔都將自己手上全部的電子行業資源改組成了長江計算機(集團)公司,剛一成立就成為了國家單列計劃企業集團。長江計算機的第一個計劃,就雄心勃勃的想要推出中國自己的第一套銀行業務計算機體系。
郵電部宣佈兩年內將全面完成程控交換機的國產化程序,原本對中國程控交換機市場帶搭不理的各大國際通訊裝置企業,產品售價應聲而落。郵電部這話如果放在兩年前,這些國際通訊裝置企業不過當個笑話聽聽,但現在卻不得不對兩年後必然的郵電部採購傾斜先做準備,要在中國與中國的交換機企業掀起一場市場大戰。
在新科晶圓廠投產之後,國家儼然是準備在微電子領域裡好好下上一盤大棋了。
這和後世的大棋黨往往牽強附會的大棋不同,國家是真正在從產業發展的戰略角度開始考慮如何進行佈局。八十年代國家計劃經濟體系對社會的控制能力還沒有完全喪失,一旦發動起來,絕不只是在經濟上給與支援。
只是加大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培養人才力度這一條,對微電子產業的支援就充分體現出了制度上的優越性。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哪個財團有這麼容易,僅憑一句話就能影響教育的大方向投入和高素質學生的流向?
——當然,八十年代要排除一票華約國家。
又有哪個國家,能夠在一個行業獲得技術突破之後,迅速整合相關產業,讓全國一盤棋能夠將優勢最大化?
——當然,八十年代還是要排除一票華約國家。
新科晶圓廠在不僅解決了中國晶圓廠有無的問題,而且還一鼓作氣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由此發動起來的可不僅僅只是國內的微電子行業。
在這塊棋盤上,新科晶圓廠是老將,魔都相關產業佈局是兩個士,對國內微電子研究學界和高校加大投入和培養力度是兩個相。這些基本盤的確立,在此之上才能談發展。電子產業是馬、通訊產業是車,軟體資訊產業是炮,有這三個集團的支援,才會有一群過河卒子一樣的應用型、小型企業甚至是個體戶最終把電子產業植入社會的各個角落。
由此牽動的又何止是新科晶圓廠,何止是中科院,何止是魔都的各大計算機企業和研究所?當新科晶圓廠能夠達到年產能500萬片的時候,由此帶動的產業規模、由此發動起來的社會力量,將是很難用金錢衡量的一股力量。
什麼是大棋?這才是真正的大棋。一旦發動起來,就是將手上所有能夠利用的資源全部投入進去,將優勢發展到最大。而這一點,正是西方資本國家的企業單憑自己力量極難才能做到的事情。
用胡文海的話來說,這種“野蠻發展高科技”才正是我們能夠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