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來一次帝都,胡文海仔細的將熊貓國產化的專案程序瞭解了一遍。雖然這些資料,從理論上來說屬於絕對的軍事機密,但對他來說,卻是網開一面。
國產化專案組的幾個分組負責人,相當熱情、甚至是彷彿把他當成了上級領導視察一樣,事無鉅細的把當前專案程序向他進行了彙報。
經過兩年半時間的細緻工作,胡文海每年在得到空軍的“購機款”之後,至少都能保證三億人民幣以上的資金投入。
也就是說,熊貓國產化專案組即使不算國家撥款,光是從胡文海手裡就已經拿到了小十億人民幣。
放眼全中國,這個資金級別,已經足夠讓很多餓的嗷嗷叫的軍工企業“黑眼珠子見不得白銀子”了。
一方面,這筆資金用於對F-14戰鬥機本身的技術研發和仿製,另一方面則是要從國外大量引進技術,對一部分合作的軍工企業進行升級換代。
對F-14的逆向工程,進展的倒是頗為順利。熊貓國產化專案組並非是一個單純的研究組織,而是擔負了國內F-14戰鬥機的相當一部分維護工作。
胡文海從格魯門購買的大修線,被空軍放到了冀省。國產化的研究員們幾乎是輪流在大修線上常駐,早就將F-14的大修技術掌握了個通透。
有了這條大修線,不僅中國的F-14不用再看美國人臉色,更是對熊貓國產化有著重大的意義。
有錢、有技術,F-14的逆向工程對這個時代的中國軍工人來說,實在是沒有失敗的理由,甚至沒有耗時太久的理由。
兩年多的時間裡,熊貓國產化專案組早就在屠基達的帶領下,完成了對F-14的測繪工作。從理論層面上,中國航空人第一次深刻的認識到了三代機的魅力。
但是摸清了F-14的機械部分,還僅僅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三代機的卓越效能,是建立在對二代機的全方位效能超越上的。
F-14的多餘度模擬電傳和革命性的航電設計,足夠中國軍工從頭再消化上十年的。很多技術,中國軍工企業看起來,倒也和“天頂星人”的科技沒什麼區別了。
不說別的,就是F-14機鼻下面那個tcS吊艙,整合了Ecm電子戰裝置和紅外感測器。AN/ALR-23的紅外探測竟然能與雷達系統結合使用,這就像是要讓數碼相機能夠被安卓系統的手機遙控照相一樣。而同時代的空中美男子大概相當於什麼呢?大概是波導能玩貪吃蛇的黑白屏組裝機吧。
十年的差距,或許還是往少了說的。
而F-14上面類似的“科幻”功能,還有戰術資料記錄系統,超高頻、甚高頻無線通訊資料鏈,IFF識別、hUd平顯——F-14的平顯可不是立了一塊反射屏在控制檯上,而是豪奢的將整個前擋風玻璃內側都塗上了反射層。
就是駕駛員正前方的戰術電腦超大顯示屏,按照歷史上國內的技術發展進度,大概也非得要等到二十一世紀才能給中國飛機裝備上。
而F-14獨特的機身設計和飛航模式,更是對飛控提出了新的挑戰。就算中國軍工的逆向工程天賦點的再多,飛控的資料也是拿不到的。
畢竟就算能夠掃描一個人大腦裡的每一個分子,也不可能因此就知道他在想些什麼。
要完成F-14的航電,就只有熊貓國產化專案組去一點點總結它的控制律。
說到底,就算熊貓國產化專案組裡的研究員都是三頭六臂,架不住國內工業體系的積累實在是太少了點。
偏偏軍委和國防科工委對熊貓國產化的要求和普桑國產化有些類似,堅決不能接受在熊貓上搞“瓜菜代”。既然要仿製,那就只有比原版更好,斷然不能有“將就”、“對付”這些情況的發生。
畢竟要搞三代機,這些門檻總歸是要邁過去的。現在不搞,也只是犯了“懶癌晚期併發拖延症”,早晚逃不掉這一刀。早點在熊貓國產化中攻克了這些難題,也能為國內研發自己的三代機提供技術儲備。
測繪完成,只不過是排骨吃掉了外面的肉,剩下來的可就都是硬骨頭了。
比如說翼匣的製造,AwG-9雷達的開發,航電系統,機載電子戰裝置,戰術電腦和中央空氣資料計算機……
擺在胡文海和熊貓國產化專案組研究員們面前的困難,只會變的越來越多。
好在藍色小藥丸帶來的收益,至少還能持續十七年時間。每年三億、五億的扔下去,扔上個三、五十億,真沒有什麼邁步過去的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