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8章 絕境

板著臉,但分明眉眼都帶著笑意。

“我就稍稍透露一點訊息給你,這可是三菱重工的最高商業機密!”

“嗨!”遠藤連忙把周圍的人都趕走,只留下了他和山崎正孝在這一片空位上。

“社裡已經決定把一批非關鍵部位的零件,交給中國企業負責生產。最妙的是,生產裝置還是中國人花了錢買回去的!有了中國人的廉價產品,我們的成本才能壓縮下來!但是不能讓船東們知道,我們使用了中國製造的零件,明白嗎?”

“太好了!只是,中國產品的質量能夠得到保障嗎?”遠藤雙目放光,但還是有些疑惑。

“放心吧,我們三菱會派出工程師,手把手教會中國人如何生產質量合格的產品的。”

“這樣我就放心了,不愧是山崎常務,這次多虧了您啊!”遠藤連連點頭,不失時機的將馬屁送上。

不提臺下這一番魑魅魍魎,經過兩輪競標,伯恩哈爾最終還是選定了三菱重工的報價

。雖然仍然比現代重工的價格高了大概10%,可這點溢價對馬士基來說,只當是充值信仰了。畢竟是世界造船業的老大,三菱重工這塊牌子,怎麼也值個一兩千萬。

而敲定了三艘油輪之後,伯恩哈爾又開始了下一個標的的競標。這一次15艘三萬兩千噸的散貨輪,可是攪動了所有造船廠的關注。尤其是孫廠長,別看散貨輪利潤不高,可總價高啊!對於患上外匯飢渴症的中國來說,總價妥妥要超過三億美元的15艘散貨輪,賠錢拿下來都是划算的!畢竟國內採購花的都是人民幣,可收回來的卻是美元啊!

1985年的三億美元——這tm是中國同期外匯儲備的十分之一!

話說回來,孫廠長目前手上捏著的一百多萬噸訂單,已經頂的上目前中國國庫一半的外匯儲備。如果能拿下馬士基這一單,最終訂單量能突破三百萬噸的話,那中船總公司到明年6月之前,足以讓中國外匯儲備翻上一番!

“瑪德,拼了!”孫廠長的手都有些是抖的,捏著已經填好的標書,頗有些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氣概,走上了送交標書的道路。

伯恩哈爾並不知道這個訂單對中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這只是他職業生涯中拆開的無數份標書中略不普通的一份而已。

不過按照順序,他首先唱出來的還是日本的造船廠投出的標書。

“三菱重工,1986年6月,四億五千萬。”

“川崎重工,1986年8月,五億。”

“石川島播磨……”

聽到日方的報價,樸在京不由低聲笑了起來。之前三菱的突然降價讓他緊張不已,以為是日本人眼看著中國人頂不住,要親自上陣和韓國人打價格戰。目前看來,日本人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雄起坑了現代重工一次,可到了三星重工這裡,卻又萎了回去嘛。

嘿,難道真是天命在三星不成?

“三星重工,1986年3月,三億八千萬。”

樸在京把後背挺得筆直,顧盼自雄,頗有一股子捨我其誰的架勢,似乎馬士基這15艘散貨輪的訂單,已經盡在他的掌握。

其他幾家韓國重工企業的報價當然沒有他的有競爭力,而東南亞的幾家造船廠就更不用說了,他們的優勢不在走量為主的散貨輪上,似乎三星重工真的已經勝券在握。

伯恩哈爾終於拿起最後一份標書,高聲唱了出來。

“大港造船廠,1986年3月,三億五千萬。”

“阿西——”

樸在京一臉不可思議的看向大港造船廠的方向,眼睛瞪的好像要掉出來一般。暴怒的髒話憋在嘴裡,卻是百思不得其解。

中國人,他們哪來的短期造船工期?

而其他幾家韓國重工企業則一臉凝重,中國低端造船能力深不見底,日本人高階造船業成本下降。

韓國造船業,接下來要怎麼辦?

一股寒意,罩上了韓國人的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