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1部分

師前來下國小邦救援於危難之中。迎接來遲,望乞贖罪!”

有著壬辰倭亂的經驗,在不久前黃太吉組織十二萬建奴攻入朝鮮時。朝鮮從王室到民間對明朝一直懷著等待拯救的信念。甚至打算國家滅亡也不對滿洲人投降。“唯望父母邦之來救矣”。“壬辰之役,微天朝則不能復國,至今君臣上下,相保而不為魚者,其誰之力也?今雖不幸而大禍迫至,猶當有隕而無二也。不然。將何以有辭於天下後世乎?”

寧願滅亡也不願背離華夏,重要的理由還有無法面對“天下後世”。這一切的動機背後是巨大的倫理決擇與價值判斷。朝鮮“寧獲過於大國(指滿清),不忍負皇明”(《仁祖實錄》十五年正月辛亥)。而在戰敗被迫投降之後,即使是“身在滿營心在漢”,朝鮮國王仍在自身心理的道德自律感上揹負著沉重的壓力感。“正月朔乙丑。上於宮庭設位西向中原哭拜,為皇明也。”

這是多年來。朝鮮視中國如父母的觀念深入人心緣故。不過,中國也是對朝鮮有著存亡續絕的大恩大義,徵朝鮮之役,耗費軍餉數百萬,折損將士十餘萬,卻對朝鮮無一尺一寸的要求。所以,自明滅亡之後數百年,朝鮮一直在國內使用崇禎年號,這個年號應該是使用時間最久的哦,前後長達數百年。

只可惜,時移世易,看看如今的朝鮮半島,一個兒子說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另一個兒子說,這裡是我的,那裡是我的。

扯遠了,回到現在的鏡頭裡吧!

崇禎聽聞清兵入侵朝鮮,藩屬國有傾覆之危險,急命山東總兵陳洪範調各鎮舟師赴援。如今,各個屬國之中,暹羅、緬甸、安南、南掌等國都已久不入貢,其結局滿朝文武都清楚的很,但是礙於那些銀元粳米的面子上,不好戳破。朝鮮一旦有失,堂堂的大明朝可就沒有拿得出手的藩屬了。

但是,當陳洪範官兵出海之際,而山東巡撫顏繼祖奏屬國失守、江華已破、朝鮮已降。為此,崇禎以繼祖不能協圖匡救,下詔切責。

不過,這些大明國內的事情,是眼前這些孤懸海中的耽羅島上官吏所無法知曉的。

也正是因為孤懸海中,相比較在朝鮮的三千里江山上的國土,耽羅島反倒沒有遭受到太多的戰爭破壞。大軍在濟州牧、大靜及旌義二縣縣令盛情邀請之下登上耽羅島之後,發現這裡的景象尚屬平穩,同林文丙所聲稱的朝鮮境內被建奴洗劫的如同刀刮水洗過那種慘狀相比,簡直就是人間天堂了。

李華宇眨著黑黑的大眼睛好奇的打量著眼前這座島嶼。

從城郭到官員仕紳的服飾、語言,幾乎都讓人認為是身處在內地的某座城市。

隨著大軍向著濟州的開進,不斷有島上的朝鮮人跪倒在路旁。不住的朝著行軍的隊伍磕頭叩拜,口中唸唸有詞。更有些老人、耆嶽之類的角色,匆匆的設擺了香案,頭上頂著香爐,跪在路旁迎接著從天朝來的王師。

在濟州牧為首的親明官員的帶路之下,徐還山很快便完成了對整個耽羅島各個要點的軍事佔領。並且派遣四艘雙桅橫帆炮船沿著島嶼周圍進行巡視,隔斷了耽羅島與朝鮮的一切聯絡,禁止船隻出海。

數千人馬便在濟州城、大靜和旌義兩座縣城中的軍營、廟宇之中駐紮下來。徐還山命人發放各營各哨的菜金,讓營中司務拿著這些白花花黃澄澄的東西在島上各處購買新鮮蔬菜、肉食和柑橘等水果,為遠途航海的將士們補充體力。

這一番作為,立刻令濟州牧、大靜縣、旌義縣的縣令大為感動,這到底是從中原天朝來的王師啊!公買公賣,不妄取民間一物。

殊不知,在這群兵士眼中,這島上當真沒有什麼可以值得他們破壞軍紀來搶掠的東西,只要能夠花錢買得到的。便不必冒著違反軍紀的風險去搶。

“煩請三位大人幫助我軍在島上徵購一批馬匹,我軍遠途航海而來,馬匹攜帶不多。”

徐還山命人取出一盤銀元。送到三位朝鮮官員面前。

“些許薄禮。不成敬意。權當三位打賞手下的辛苦錢。徵購馬匹的價錢,我軍會另外付給馬主。”

濟州牧和大靜縣、旌義縣幾時見過明軍如此客套?拿出整盤的銀元相贈?忙不迭的嚥著口水,口中不住的稱著“誠惶誠恐”之類的話,將盛著銀元的盤子一把接過,帶著衙役吏員領著南中軍的軍官往各處養馬之家去徵購馬匹。

在這耽羅島上,號稱是家家柑橘戶戶騾馬。見有天朝大軍願意以銀元價購馬匹,不少養馬人家紛紛牽出來自己家中豢養的馬匹,試圖用來交換南中軍手中那白花花的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