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解池鹽、西北花馬池等處出產的青鹽一般無二。
當守漢得意的告訴二人,每個月可以向內地傾銷至少三萬石的精鹽之後,李家兄弟立刻陷入了片刻的沉思之中。隨即,李沛霖說了一句話,讓李守漢對他刮目相看。
“這樣的鹽,賣四五十文,有些過於便宜了。反而不好銷售。如果,每斤八十文,在江南江北各地,倒是容易出手些。青鹽在市面上的價格大約是一百六十文以上,如今,道路不靖,青鹽來路不穩,正是精鹽大顯身手之機。”
“每條船裝載八百噸精鹽,合計四千噸,便是八百萬斤,每斤鹽照著八十文一斤出售,八八六十四,如今銀子和銅錢的市價是一兩銀子換一千文,我的乖乖!跑這一趟便是六十四萬銀子!”李沛霆報出了令他和李沛霖十分吃驚的一個數字。即便是路途上有些損耗,但是,熟悉經濟民生的李沛霖知道,海運的成本和耗費,同陸路運輸以及河運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扣除成本和損耗,他估計,李守漢這一趟至少有三十萬銀子的入賬。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算錯了。
“二位崔兄,如此一來,是否可以給鹽商一個小小的懲戒?”李守漢臉帶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