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5部分

劉澤又召見了雷騎兵的四名正副總兵:武安國、廖化、穆順、毛暉,巡視了雷騎兵的營地,交待了張飛張郃一番,動身返回了郯城。

軍隊的重組完成之後,劉澤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就轉移到了遷治下邳上來。

下邳城的改擴建工程已接近了尾聲,高大巍峨的下邳新城已是初具規模,遷治下邳已經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但遷治不是一件小事,不是劉澤拍拍屁股換個辦公場所那麼簡單,它涉及到徐州各級官署,千頭萬緒。不過劉澤倒是不用多操心,有孫乾、糜竺、陳登、賈詡他們忙乎,他反倒落個輕閒。

賈詡、陳登、徐庶、陳宮四位軍團的參軍並沒有立即進駐各軍團,他們的身份是參謀軍事,是為軍團行軍打仗出謀劃策的,軍團的日常管理和訓練並不需要他們參與,他們的只需要每月到軍營呆上有幾天就行了,除非到了出征作戰之時,才會全天候地呆在軍團指揮司裡,平時的時候,他們都會在州牧府充當劉澤的幕僚。

劉澤有這樣奇怪的安排其實不併奇怪,古代軍隊的日常訓練管理與行軍作戰是分開的,真正統兵打仗的將領平時都是光桿司令一個,只有在有軍事任務出征的時候,才會憑藉虎符到軍營調兵出征,而戰事結束之後,將所統之兵再發還軍營。統兵打仗的將領尚且如此,何況出謀劃策的謀士,平時呆在軍營就更不合時宜了。

對於劉澤直接將數萬人的軍隊交給統兵的將領,陳宮還是略有微詞的,認為兵乃國之重器,不可執掌於一人之手,擁兵自重,久之必生叛亂之心。

對於這一點,劉澤還是很清楚的,歷代的君主對手握重兵的大將都是毫無例外地忌憚的,否則也不會出現劉邦殺韓信,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朱元璋火燒慶功樓這一大堆的破事了,但歷代以來兵不見將將不見兵的慣例,使領兵的大將很難對自己所屬的軍隊情況無法瞭若指掌,自然也就無法合理調兵遣將了。為了克服這個弊端,劉澤此次的重組新軍,便將統兵權和指揮權一起下放到了軍團都督的手中,從根本上解決這個頑疾。

雖然劉澤對關羽等人的忠心是沒有半點懷疑的,但做為一種制度,一旦確立下來,再想更改就不太容易了,而且目前是四個軍團,以後軍隊肯定會擴編,擴編後如何保持領軍將領的忠誠度,的確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而朝令夕改的話只會遭到更多的反對,甚至是將領的猜疑。

凡事有利皆有弊,劉澤沒有因噎廢食的打算,如何提升軍隊的戰鬥力,如何在殘酷的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是他最需要先考量的事,而且就算他將來功成名就,也不會走劉邦朱元璋的老路。

不過劉澤還是有一些預防手段的,比如秦漢以來一直尚襲的地方長官制,一郡的太守既是行政首腦,又是軍事長官,州牧就更不必說了,完全就是一州的土皇帝,這種軍政不分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地方割據勢力滋生,看看現在漢代天下的格局真的就無須再多說什麼了,劉澤本身就是這種制度的受益者。

為了抑制太守國相的許可權,在徐州境內,劉澤將太守縣令等職位定為必須要文官才能擔任,任何武將不再出任地方行政長官,太守國相也無權過問本郡國內的軍事,各郡國的都尉雖然品秩在太守國相之下,但卻是直接接受州牧的領導。太守國相繼失去了司法審判權之後,再次失去了軍事指揮權,實實在在地淪為了文官,只掌行政一事,這倒和後世宋明兩朝的情況差不太多。

領兵的將領不再管理地方行政事務,一來可以更加專心致志地統兵練兵,二來也杜絕了軍政大權壟斷的產生的風險。任何一支軍隊都需要後勤部門提供糧草軍械的保障,而軍營之中的存糧只能滿足十日之需,如果一個將領密謀要叛亂,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糧草問題,任何一個有頭腦的將領不會在兵甲未備糧草匱乏的情況下就敢於發動叛亂。(未完待續。。)

第429章 袁術稱帝

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文武分治是必然要走得道路,漢代雖然名義上也是分為文臣武將的,但隨意性很大,許多太守刺史都是武將出身,就算文人出身的太守刺史也是掌兵的,軍政根本就不分。此次整編了軍隊之後,劉澤對徐州各郡國的太守國相進行了微調,趙風留任下邳國相,盧毓留任廣陵太守,糜芳改任琅琊國相,其彭城相的職位由新科榜眼陳矯出任,張飛自然也不再做東海太守,陳登的東海太守更是呂布封的不作數,劉澤任命新科狀元國淵做東海太守,沛國國相則由新科榜眼王經來出任。

劉澤對於新科三甲的重用,讓無數仕生學子豔羨不已,那可是二千石的職位,就算是舉為朝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