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同樣黑色寬大的衣服,只是衣服的款式和紋章不同,頭上戴著皇帝專用的冕冠,十二道玉旒垂下,基本上把靈帝的臉遮了個大半。
百官隨即行叩拜之禮,齊整地喊道:“臣等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漢靈帝坐到了龍床之上,一拂寬大的龍袍袍袖,道:“眾愛卿平身。”
按照漢制,大朝儀並不是經常有的,只有在新君茌位、歲首、冬至這些重大節日時才會舉行。另外就是類似於平定叛亂之後的大封群臣也會舉行大朝儀。本來封賞平定黃巾功臣的大朝儀由於靈帝生病推遲了,也就正好和正月歲首的大朝儀合在一起舉行,自然愈發地隆重了。
太常卿劉焉作為九卿之首,負責宗廟禮儀,自然這個大朝儀就是由他來主持的。劉焉持笏出班,一番言辭,免不了對漢靈帝歌功頌德。(未完待續。。)
第206章 論功行賞
其後出班的便是司徒、太尉、司空三公奏事,對去年三公府的工作進行總結匯報。劉澤見識過後世那冗長沉悶的會議,一個領導講話,洋洋灑灑能講上幾個小時,說者唾沫飛濺,聽者沉沉欲睡。與之相比現在朝議的奏事倒也算言簡意賅,沒有長篇大論,估計現在的人受《春秋》的影響頗深,微言曉義,惜墨如金。但要命的是這個時代但凡有點文化的人,都喜歡用生僻的字來裝點門面,驪六駢四晦澀難懂的漢賦文風同樣也適用在表奏案牘之中,彷彿不找出幾個殷墟里翻出來的字就顯得自己沒文化似的。
說實話,從古至今,人們常用的漢字不會超過三千個,但讓劉澤感到頭痛的是漢代的文人普遍都認識並運用六七千以上的漢字,就這還往往讀不順一遍文章,就連許多的人名用的也是奇詞澀字,劉澤都根本叫不上來。在後世的時候,劉澤直以為古人說話寫文章用的都有是同樣的語言,穿越之後才發現,根本就不是那回事,雖然古人的口語和後世人相差很大,但和寫出來的文字還是有著天差地別的,許多故作高深的文人,總以為說幾句高深的話,寫幾個生澀的字,就能表明高人一等,其實到最後,反倒證明了他的無知和淺薄!
三公的奏章唸完之後,九卿又挨個出列,一一奏來。看著日頭偏西,劉澤已是兩腿痠麻,肚子更是不爭氣地咕咕直叫。今日早起的興奮勁早就蕩然無存了。由於起得太早,劉澤根本就沒有食慾,本來還計劃著中午吃一頓大餐來著,看來也只能等到晚上了。
劉澤瞧了瞧左右的列位同僚,卻是正襟危立,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懈怠,連著站了幾個小時,雖然早已是汗流浹背,竟然還能咬牙堅持站得住。這皇帝的威嚴還真是神聖不可侵犯。
終於也算是輪到最後一個專案了。也將是今日大朝儀最**最令人翹首以待的部分——大封群臣。
張讓立於階下,高聲誦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左車騎將軍冀州刺史皇甫嵩平定叛亂有功,加太尉銜。領冀州牧。晉爵槐裡侯。食邑槐裡、美陽二縣八千戶。”
皇甫嵩出班叩拜:“臣皇甫嵩謝主龍恩。”
平靜的大殿上起了一陣竊竊私語,儘管大朝儀的規矩甚多,不準接頭接耳可是明文規定的。但第一個封賞出來後,竟然是如此之優厚,不禁令下立的群臣熱血沸騰,皇甫嵩乃平定黃巾的主帥,當值無愧的第一功臣,他封賞的起點高了,接下來的封賞肯定也低不了,浴血疆場出生入死不就盼著這一天嗎?
果不其然,接下來朱雋被封為右車騎將軍、光祿大夫,晉爵錢塘侯,食邑五千戶,劉虞被封為幽州牧,崔烈為司徒,鄭泰為侍御史,宗員為度遼將軍,閔貢為河南中部掾,郭典為奮威將軍,曹操為濟南相……接受到封賞的人一一出班叩首謝恩,此進彼退,數百號人的名單的確夠長的,但這會兒大家都來了精神,領到封賞的人心滿意足,還沒輪到的則滿懷期許。
終於張讓將那長長的名單唸到了最後:“……騎都尉劉澤平定叛亂有功,封平原縣令。欽此!”
劉澤整了整衣冠,出班叩拜道:“臣劉澤謝主龍恩。”
劉澤那邊一絲不苟地行著大禮,可方才還在笑逐顏開竊竊私語的百官在一瞬間石化了,平原縣令?這是神馬情況?不是說劉澤準備受封的是兗州牧嗎?開什麼玩笑,縣令和州牧那可是差了有十萬八千里的。
排在前面的皇甫嵩略感疑惑地向張讓道:“張中常,方才是否唸錯了?”
張讓收起詔書,斜著瞥了皇甫嵩一眼,道:“這是陛下親擬的詔書,又怎會出錯?”
皇甫嵩問道:“騎都尉劉澤戰功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