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絲么蛾子,我就去把但凡姓種的人的腦袋砍下來、送進京去讓那個皇帝當球踢。”
於是,第二部署命令簽發了出去。
也在賬內的大將童貫身為京畿路經略使,原本也想一起出陣,一是防止高方平出岔子,二是跟著去撈取一些功勞。但一聽他小子的作戰命令離經叛道,甚至允許劉延慶退守至河中府一代,媽的這根本有違朝廷命令,幾乎等於放棄四分之一的國土。
對於童貫,若一起出徵則擔負了恐怖的政治風險,將來很可能背黑鍋被清算,於是童貫改變了主意道:“明府,關於出兵策略中並未提及末將,末將於這個換季節時期舊疾復發,不便跟隨出征了,就留在大名府為明府鎮守後方?”
這太監的確可去可不去。去了有個好處是,方便幫高方平節制怨氣蓋天的河東軍,因為這傢伙現在真有些軍中的威望。若不去也可以,讓他帶部分軍隊留守大名府,防止宋江那犢子又出什麼么蛾子。畢竟此番肯定是要把永樂軍帶上前線的,沒有永樂軍,面對西夏精騎的時候會吃大虧。
“行,就有勞童節帥了,你留在這邊,切記不可干涉政務和我的路線,帶三千軍於濟州鄆州附近,留意水泊動向。”高方平道。
“末將遵命。”童貫只能答應。
他以前即便弱勢也自稱本帥。而現在這個時節,高方平已經是北方的相爺,對他只能自稱末將了。否則就是第一個被宰了祭旗的人。童貫太知道這些人有多猥瑣了,三千軍雖然少,但只要他小高能於馬陵道口殲滅最跳的梁山軍主力,形成絕對威懾,那麼短期內、三千軍監控水泊就一點沒有問題。
童貫畢竟是大將,此點把握還是有的……
屋漏又遇連夜雨。廣西還是出事了。
此危機時刻,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兼桂州知州宗澤上書,彈劾上一任桂州知州、現任刑部尚書王祖道存在重大過失!
皆因王祖道知桂州時,為了政績,強勢盤剝當地漢人,把弄來的錢,用去賄賂三江一代少民首領楊成冕、欺騙他們主動上書朝廷謊稱納土歸宋,於是得地一千多里。
而南丹的少民首領莫公佞看穿了王祖道是個棒槌,打算揭露王祖道的陰謀,便修書楊成冕說:勿要上當,現在自治形勢就很好。王祖道好大喜功、並不是真的善待少民,只是為了政績把你部騙入麾下,最終他會如同剝削他治下子民一樣剝削你,然後害死你。
但莫公佞的書信並未真的到達,被維穩的王祖道獲知,於是王祖道誣陷莫公佞阻止大宋國策,立即起兵進駐南丹,把南丹少民首領莫公佞給捉了吊路燈。
最終,這些在蔡京的幫助下被捂蓋子了,沒有揭露出來。
官面理由是莫公佞叛亂,於是被捉了後,那邊的少民很萌,莫公佞的族人也就不再說什麼了。進而慢慢平穩了下來,被王祖道溫水鎮青蛙的開始剝削。
直至現在,西夏無數細作在廣西大肆活動,把這些黑料給報了出來,於是,就真的引起了南丹和三江的少民不滿,當時被捉的莫公佞弟弟莫公晟,弄清楚真相之後,糾集族人說要攻打城池,討回公道來。而當初被騙了投誠的楊成冕,也參與發動族人配合。
總體上,廣西亂象開始出現了。
少民裝備不行,戰力一般,加之宗澤又驍勇善戰,所以問題不大。暫時還處於小摩擦的對持階段。
這就是目下廣1西的問題。
但宗澤的上奏,未能成功到達趙佶手裡,被蔡京截住了。
老蔡試圖維穩,發文怒斥宗澤:命你為經略使就是要維穩的,為何遲遲不出兵三江及南丹,那要你幹什麼。立即給本相出兵平亂。
張叔夜知道訊息後,直接找上門怒斥蔡京:為何不上奏,現在仍要捂蓋子、這真的好嗎?
蔡京言道:“這涉及了太多深層次問題,目下上奏,不但等於把王祖道逼死,還牽連老夫,若又出現老夫相位不穩的形勢,等著血腥味的蔡卞朱鄭居中等人、必然強勢對朝廷發難。那時老夫一倒,大量蔡卞系的人不可避免的入主朝廷,他們可都是高方平的大仇人,那老夫問你叔夜,那時的朝廷傾軋混亂,何人支援豬肉平於西北作戰?你比老夫更清楚,關鍵時刻沒有宰相在政治上的支援,前方之帥臣,那是真會死的!”
張叔夜也真被老蔡嚇到了。
雖然老張現在也算是一個勢力,但力量並不是很強,也不是真正的領袖。說白了蔡京一倒,王祖道一倒,那麼群體彈劾蔡京等人的蔡卞系、必然以立功者的身份大舉入京填補空缺。那個時候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