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可是出了錢卻沒有得到服務,明知道打草谷的馬賊就在燕雲境內咱們卻毫無辦法。西夏蠻子跳的時候,遼人也做壁上觀,這叫保護費嗎?我豬肉平要是這樣經營保護費,早被戳脊梁骨戳死了。”
眾位憤青紛紛膜拜,驚為天人,口稱豬肉平英明有眼界,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他們問豬肉平何時能洗刷這份恥辱的時候,高方平說了句“十至十五年”就離開了。
這讓人很鬱悶,以豬肉平的雷厲風行,都說要十五年,他們覺得恐怕國朝沒得救了……
西北有各種訊息進京。
看起來童貫是鐵了心得要做一個好大喜功的棒槌。
他根本沒有任何的正面意義,根本違背目下的總體國策。西北戰事初定,正是休養生息,加速生產建設的時機,就連宰相蔡京也是這麼定調的。然而童貫覺得帶兵不打戰就不夠威風,繼續維持軍隊的固有編制就不說了,卻不去剿匪,整天帶著軍隊鑽山打洞的清繳逃戶。
有小道訊息傳言,原本就民丁稀薄的西北現在更是幾乎十室六空,原本逃戶雖是違法存在,卻一起預設為潛規則在給西北經濟圈做貢獻,這下那些黑戶紛紛嚇得躲進了更深的山裡,甚至是逃亡西夏境內。
問題相當嚴重,但始終沒有京兆府宗澤彈劾童貫的文書進京,導致中書侍郎張叔夜也不方便找皇帝說話。因為訊息僅僅是民間訊息,作為相爺之一,張叔夜不能用民間傳言來彈劾帶兵的大將寵臣。
御史中丞張克公倒是找皇帝說話了,可惜這個老棒槌和前任中書侍郎劉逵一樣,在無關痛癢的問題上耗費了過多的人品,建議殺樞密使的是他,彈劾滿朝文武的也是他,給趙佶的印象,這個小老張就是說話如同放屁的人,不能當真,又加之彈劾的乃是最得寵的童貫,趙佶根本不理睬。
緊跟著就是官家生氣,似乎有點小孩子的叛逆性格,張克公彈劾寵臣童貫後,趙佶耍性子,不但不貶童貫,相反下旨賜童貫官銜至頂尖:開府儀同三司。
這樣一來問題就大了,皇帝任性之下,幾乎和整個士大夫階層對立了起來。
開府儀同三司那是文官系列的頂級,童貫那種妖人太監若是有這等殊榮,那還得了。
接下來就發生了很大的事件,張商英張叔夜這兩個老張駕臨政敵蔡京府邸緊急商議,小道訊息稱,張商英威脅蔡京:你個老奸臣要敢委任太監,老夫就撞死在你府裡。
蔡京早想弄死這個煩人的張商英了,無奈卻覺得您要死也不能死我府裡啊,於是聽說老奸巨猾了一輩子的蔡京真被唬住了。
最終蔡京抗旨了。
老蔡貌似忠臣一般,以宰執身份在朝上取下了官帽,慷慨激昂的言及:老臣有負陛下了,老臣拒絕委任童貫為開府儀同三司,此等破壞祖宗規矩的事萬不敢擔,換願意執行的人來吧。
高方平知道這些訊息的時候想昏倒。歷史上,的的確確是發生了皇帝升童貫進入文官系列、賜官開府儀同三司的鬧劇,而當時的確是蔡京為相,蔡京也是真的抗旨拒絕委任的。賜這個官職那是真真實實的需要聖旨,需要宰相簽字委任才作數的,所以蔡京拒絕委任,童貫就無法升這個官。
那麼趙佶只有兩條路,一是放棄這個打算,二是再度把蔡京罷相。
是的蛋疼的體制就在這裡,趙佶有權利任免宰相,但其餘的職務任免則需要宰相來執行。否則的話趙佶真的早就直接賜高方平“同進士出身”了。就是因為趙佶就算在喜歡高方平,也必須蔡京同意,才導致了高方平目下不上不下的。
這是大宋奇葩的地方,但凡宰相都敢和皇帝對著幹。所不同的在於,蔡京沒有往前那些名相們的骨氣,大多數時候不會逆了皇帝的意思。
也就是這個原因,任性的趙佶只喜歡蔡京,歷史上反反覆覆的啟用蔡京,就是因為用其他人為相的話,趙佶會更加鬱悶十倍。
聽說蔡京當堂抗旨後,趙佶鬍子都氣得翹了起來,但介於蔡京都不容易說話了,就更加沒有貼心的人了,加之趙佶乃是迷信的人,隨意罷相可是敗壞風水的事,於是雖然有了些心病,趙佶卻是不同意蔡京撂挑子,於是這次趙佶被他們打敗了,收回了賜官童貫的任命,成為了一場政治鬧劇……
眼看童貫升官的鬧劇風波平息了。
高方平卻覺得事件很不尋常,急急忙忙來到政務堂見張叔夜。
“童貫此奸賊好事不做,壞事準有他,也不知道他搜刮了什麼禮物送給官家,不知怎麼蠱惑了官家,官家竟然犯了禁忌的打算給他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