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嘴角一抽,當初這一拳要是打下來,自己是真的扛不住吧!
這老哥就算有點吹牛,估計也沒有太離譜。
看著這身疤痕,雲幕就知道這老頭年輕時候絕對不是什麼善茬。
在以前,跑江湖的一般拿著的可不是水火棍。
刀具管制以前,基本上人人揹著一柄開山刀。
邵明還是說的收斂了呀。
事情講完,雲幕也就知道邵明為什麼對盜墓賊這麼憎恨了。
邵明原本不是武行的,跟著師傅三人行走江湖到了包山。
正巧遇到包山發現大墓,受當地的博物館館長所託付,邵明師徒三人守著大墓,不讓盜墓賊進去。
那時候的人行走江湖,講究的就是一個道義。
他們師徒三人也沒有辜負這份信任,攔住了一波又一波的盜墓賊。
想到這裡,雲幕也明白了。
這個墓說的就是另一個世界的包山大墓,造就了無數箇中國第一的考古歷史記錄。
中國第一杯:鳳鳥雙連杯,發現於大墓東室。
除了鳳鳥雙連杯,還出土了中國第一樽的“錯金銀龍紋銅樽”。
中國第一酒器:豬首酒具盒。
中國第一彩繪棺(我國儲存最好的龍鳳彩棺);
中國第一漆繪人物連環畫畫:《迎賓出行圖》,堪稱中國甚至世界最早的人物漆畫。
除此之外,南室出土的兵器和車馬器的數量超過了1500餘件。
在南室的西南角還發現了一束竹簡,是用來記錄當時的墓葬規制和器物名稱。
人們也正是從這上面發現了很多器物在當時的稱呼。
南室出土的兵器中,最為特殊的是一件長矛。
它的長度特別長,形狀卻似寶劍,這在之前還從未見過。它具備了劍的形狀和寬度,又擁有矛的長度。專家判定這是一件劍形矛。在若干年後在西安才出土了一件相似兵器,根據上面的銘文才最終知道,這個兵器在古代稱作“鈹”。鈹的後部分直接插入長柄。
由於當時的中國並未出現如此兵器,因此這件劍形矛被稱作“中國第一劍形矛”。
還有我國發現的最早的摺疊床,被譽為“楚國的百科全書”的中國第一的文物——錯金銀龍首杖,中國第一支出土毛筆
包山大冢的發掘成為了一件震驚世界的考古大發現。
而曾經出現在《鬼吹燈》中的,龍火琉璃頂,神秘霧氣,神秘青膏泥...
甚至還有頗具神話色彩的‘鬼打牆’:距離槨室最近的盜洞,和槨室只有“一牆之隔”!
後來根據專家推測,這個人很可能是由於長期在曲折、缺氧的盜洞裡“工作”,地下空氣不足導致窒息死亡。
“鬼吹燈”的情節赫然出現在了包山大冢,不知到底是“鬼吹燈”還是破壞了“燈滅不摸金”的道理以致如此。
雲幕沒想到,居然在這個世界,這個大墓還甚至帶上了一絲俠義的色彩。
當初包山的那件事兒,儘管墓是守下來了,他師傅也在那次事件後留下了病根,回來沒多久就撒手人寰了。
也因此,邵明這個老頭從此跟盜墓賊結上了仇。
從而慢慢接觸到文物修復這個工作,成為故宮文物修復的一員。
但是當雲幕寫出《鬼吹燈》之後,邵明看著這種種描寫,差點就以為是當初的某位仇人之後寫出來的小說。
要不是確實查明瞭雲幕就是個孤兒,不知道從哪聽來的故事和描寫。
否則邵明真得去找雲幕拼命了。
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邵明早就把視若養父的師父的死的這筆賬,記在了盜墓賊頭上。
後來有一次在墓地的開發過程中,又讓他遇到了仇人來盜墓。
哪怕已經過了十幾年,邵明看見仇人之後,依舊是兩眼通紅,直接含恨上去給了人家胸口兩拳。
這一打不要緊,結果還真打出事兒了。
也不知道邵明用了多大力氣,直接把人給打死了。
雖然後來被定性為保護文物的無奈之舉,但是也仍舊背上了刑事處罰,直接導致了他勤勤懇懇在故宮幹了一輩子,還是個老師傅,連個職稱都沒弄上。
聽完了故事,雲幕心滿意足的離開了,順手也帶走了邵明莊重的交給他的那本名為《內家拳法》的小冊子。
男人嘛,對這種有著傳奇色彩的武林秘籍,不管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