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也在此,你們如何說?”
薛太傅滿不在意地笑道:“臣自然同意太子之言!”
張太保面無表情道:“‘試開’可行。”
李太師一臉笑意道:“兩位大人既如此說,老臣自然也無異議。”
“眾卿可有異議?”燕北高聲問道。
廟外守侯的“清流”一派自然贊成此事,老頑固們即便不滿,但寧王已經擺明態度,“三公”及雲大學士也明確表示贊同,他們怎敢得罪這幾位?況且還有許多學子正看著這裡,若再反對只會不得好,只好搖頭表示無異議。
燕北見眾臣皆贊同,便道:“就按太子說得辦吧。”
燕瑞聞言,對圍觀學子高聲道:“眾位皆是讀書人,如今皇上同意重開科舉,具體事宜不久之後朝廷會公佈,眾位且先溫書備考,萬不可辜負皇上厚望!”
眾學子大喜,跪下高呼:“謝皇上恩典!皇上英明!”
文帝二十一年,文帝重開科舉。四月,朝廷發榜,將科舉制度公示全國。
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
鄉試是由各郡縣舉行的地方考試,每三年一次,考期在八月,考試分三場,分別於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鄉試考中的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於鄉試的第二年舉行。全國舉人在京城會試,考期在春季二月。會試也分三場,分別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舉行。會試考中的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在會試後當年舉行,時間為三月初一。應試者為貢士。貢士在殿試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試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時務策一道。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放榜。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皇上,各地鄉試結果已經出來了,全國參考人數一萬有餘,取得明年會試資格的有千人。”禮部尚書何蒼遙稟道。
“嗯。”燕北滿意地點頭。
“皇上,多數平民學子對科舉的公正性尚有疑慮,臣以為皇家可以派出皇子參與會試,若考中可不佔名額,但卻可大大鼓舞學子!”禮部郎中祝清輝諫道。
“祝郎中言之有理!”
“父皇,兒臣願作天下學子之表率,參加科考!”燕瑞堅定道。
“太子殿下貴為太子,大可不必降尊!”薛太傅笑道:“臣在上書房多年,眾皇子中二皇子才華最為出眾,可擔此重任!”
燕北頷首,燕瑞參加科考雖可增加威望,但若不得第一恐怕留下不好名聲,待他繼位之後更可能為人詬病。“傳朕口諭,即日起二皇子專心溫書,以備會試。”
“會試結果可出來了?”
“回皇上,出來了,臣等正遇到難題,想請皇上定奪!”禮部何尚書回道。
“難題?”燕北有些詫異。
“皇上,臣等無法定下會元人選。”何尚書苦惱道。
燕北挑了挑眉,道:“為何?”
“有二人才學不相上下,實在難以抉擇!”
“哦?”燕北起了興趣:“哪二人?”
“一位便是二皇子殿下,一位是李太師之孫李晏,此二人才華出眾非其餘考生可以相比,只是二人才學相當,臣等多次探討皆未能定下結果。”
“李太師之孫?”燕北看向面色如常的李太師,笑道:“李太師,朕記得你的孫子還未及冠吧?”
李太師正色回道:“臣孫李晏年十六,與二皇子同歲!”
燕北笑道:“真是英雄出少年!李太師當年年僅十五便從軍,十九歲便封為大元帥,可惜獨子不願出仕,朕至今還有些惋惜,如今孫子終於承祖父之風!李太師瞞得可真緊哪,朕都不知道你的孫子如此出色!”
李老狐狸明明笑眯了眼,嘴上卻謙道:“皇上謬讚了!”
燕北心中生怒,面上卻不動聲色,笑道:“既然不相上下,就同為會元吧。二皇子本就不佔名額,待殿試再分高下!”
“是!”
“父皇,結果如何?”殿試一過,燕瑞便來詢問。思及當年李太師贈劍之舉,至今還懷疑他有定親之意,燕瑞心中對李晏並無好感。
“可要讓你失望了。論文采二人確實不相上下,論時政老二卻差了李晏些許,不愧是老狐狸□出來的。”燕北嘆道。
“當真如此出色?”燕瑞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