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了!
鎮元子道:“除萬壽山外,西方世界,也不染殺劫,娘娘卻為何不羨?”
娘娘一笑,說道:“道友可是考我?老師雖然未曾明言,但我亦知曉:西方聖人以至寶護持門下,乃是治標不治本之法。護得一時,護不得永久。門人弟子的一切因果,都要落到接引道人與至寶金蓮之上,日積月累,久而久之,終究難以維持,到時恐生大變。”
鎮元子說道:“娘娘旁觀者清,真通慧者也!依貧道看來,接引道人智慧絕倫,未必對此毫無所覺,多半仍是願舍已身,護持西方一教!”
娘娘說道:“此可謂大弘毅、大犧牲矣!可敬可佩!但恐勞心勞力,而天道如刀,金蓮再好,不為長久!”
鎮元子亦說道:“正是如此!”
娘娘乃復嘆道:“若是處處如同萬壽山,三界才真歸清淨矣!”
輕輕一句嘆語,如同驚雷,落到鎮元子心頭。饒是鎮元子心志堅定,早證聖道,亦被擊得痴痴呆呆,一時竟然忘了前行。
娘娘見了鎮元子形狀,微微一笑,也不道別,便回媧皇宮去了。
卻說玉帝與鎮元子在紫霄宮中一番爭執以後,自知天地分立,遲早難收雨師、風伯與巫族之心,便著緊交好四海龍族,封四海龍王為行雲布雨之神,皆享開府之權,自備兵事,永鎮四海。龍王以下,只將重要職司分派上報天庭,御筆欽點即可,其下不問。
敖廣身為東海龍王,一直行韜光養晦之計,見天庭條件優渥,絲毫無害於龍族,反能為龍族正名,在洪荒積累功德,便答應了下來。
一時無話,三月之後,眾仙重聚大赤天兜率宮,按位坐定。有太清聖人兩位弟子玄都**師與火龍真人,在一旁伺候。
只聽太上老君說道:“封神之事,上連天道,下涉眾生,關係重大,不可不慎!封神一起,便是神仙之一大劫,在座諸位,便是開劫之仙、操刀之主。因此今日在貧道兜率宮相聚,便先議此劫規矩,才好行事。”
鎮元子說道:“老師有言在先,此次封神,乃是以人道、闡、截三教為主。三位道友只管計議,我等旁聽即可!”
其餘眾仙紛紛說道:“正是如此!若有異議,再論未遲!”
眾仙既有此語,元始天尊便不客氣,乃說道:“大劫若起,不可不教而誅,不生無因之果。否則眾仙無辜受戮,怨氣沖天,不歸神位,反生枝節。”
太上老君頷首,說道:“殷商自成湯以降,傳承天子之位,已歷二十七代,滿六百年。貧道日前推算天數,知其氣數將盡,西方有聖主取而代之。改朝換代,干戈相見,多有殺伐。我等不如遣弟子下山,在其中完了殺劫,一併斬將封神!”
元始天尊說道:“如此甚好!”
通天道人也說道:“此事並無異議!”
於是三清一致,先定下了封神之劫的干戈之道!
太上老君又說道:“大劫雖起,不可氾濫,免傷無辜,違了上天好生之旨!因此改朝換代之爭,雖然是仙凡同戰,但若有各教弟子,恃法行兇,屠戮無辜凡人,不僅不能封其神位,還要嚴懲,魂魄打入地獄道,才顯天道昭彰,善惡有報!”
對於此點,元始天尊與通天道人也無異議!
這時鎮元子插言道:“懇請三位道友,聽貧道一言。”
太上老君說道:“鎮元聖人想必有金玉良言相告,還請快快說來!”
鎮元子乃說道:“盤古開天闢地之時,身化洪荒,無垠廣大,百類紛呈,何等靈秀!至於赤明劫後,巫族掌地,亦有十二大部洲。然到妖巫劫後,大禹治水,測度天下,只得九州之地,且每一州皆遠不能與上古部洲相比。何也?只因眾仙鏖戰,破碎洪荒!更有大神通者,舉手投足之間,皆有排山倒海之力,兩相交戰,破壞何其甚也!如今神仙劫難又起,貧道不憂他事,獨憂天地山河之難!須知天地如舟,眾生如蟻;舟若傾覆,蟻何載焉?因此大戰之前,貧道先有一議:此劫之中,我等聖人不到萬不得已,不得出手!不知三位道友以為如何?”
眾聖聞言,皆有慚色!太上老君環望一眼,緩緩說道:“洪荒無辜,山河無言!幸有鎮元聖人仗義為之一語,如同晨鐘暮鼓,振聾發聵,令人深省!”
通天道人亦說道:“鎮元道友言之有理,我等身為聖人,理當自律!”眾仙亦紛紛頷首,贊同鎮元子之言。
獨玉帝有自己的小算盤,說道:“若是神通廣大之仙,都不交戰,封神榜上,盡是無名之輩、淺薄之仙,如何有資格坐天神尊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