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後之事,兩位賢弟自然知曉,貧道無須贅言!”
元始天尊和通天道人聽了太清聖人這番言語,久久無言。
半餉,元始天尊方道:“如此說來,是盤古天地,萬物皆存大道!吾三清乃盤古所化,亦自有大道,不假外求!”
通天道人也愕然,嘆道:“聽大師兄之語,方知今是而昨非。”
元始天尊問道:“然則鎮元聖人之道,又如何?不知大師兄可有所得?”
太清聖人說道:“鎮元聖人之道,貧道無法推演。但其在天庭議改教之時,已早知天人之道不可久持。吾料他力排眾議,獨封二界,便是因此之故。兩位賢弟不明此理,方有今日之敗!”
二聖聞言赧然。通天道人說道:“今誅仙陣破,貧道何顏再掌大教?”
元始天尊亦道:“吾演道法器被鎮元聖人打壞,此是闡教衰亡之兆也!”
太清聖人說道:“不破不立,難見大道。脫枷去所,方得自由。就事論事,兩位賢弟反要感激鎮元聖人才是。”
元始天尊道:“愚弟今聽師兄箴言,才知此理。可喜師兄高屋建瓴,早已金蟬脫殼,立下大教在此。愚弟不才。願歸道教,望師兄收留!”
通天道人亦道:“貧道也願皈依!”話剛說完,突然渾身一震。身後走出來一個道人,施禮道:“吾靈寶天尊是也!諸位道友。有禮了!”
三聖一齊還禮,太清聖人撫掌大笑,說道:“善哉!善哉!兩位賢弟願意與老道共襄大教,吾早虛席以待,此真是萬千之喜!如今更有靈寶道友應運出世,真是雙喜臨門!可見三清並道,乃是應運之數也!”
元始天尊也滿面歡容。說道:“靈寶道友出世,確是大喜!”
靈寶天尊答謝道:“多謝兩位道兄抬舉!就此告辭!”說罷,便又隱入通天道人腦後去了。
最後,太清聖人又說道:“如今鎮元聖人受罰。地仙不出,此後人間,是道佛之爭!東土向為道家故地,依老道看來,至少有數千年好景!兩位賢弟。此大有可為,亦當共勉之!”
元始天尊與通天道人皆道:“願與師兄共襄盛舉!”
由是之後,太清、玉清、上清三位聖人,共列為道教三尊,稱道德天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
秦始皇三十五年。有儒士西歸,傳揚佛法,又四處宣揚秦君之暴,譏為邪魔之行,比於古之奢比屍。或有進言於始皇陛下曰:“儒者亂道,佛子之遺毒也!”
秦始皇聞言,勃然大怒,命天下盡焚儒教詩書,坑殺儒士。又恐術士犯國,朝中尉繚已去、驪山老母無蹤,無可抵擋,心中不安,遂遣徐福等眾,四處尋仙訪道;又銷天下之兵,聚於咸陽,鑄成金人十二,皆是操龍珥蛇,祖巫之象。
此是始皇借得無窮兵鋒煞氣,仿昔日十二都天神煞大陣之法,布成巫陣,拱衛皇廷!其乃秦始皇當年曾讀白起之書,故而略知巫族秘法也!
只是此時萬壽山幾近封山,其餘諸教諸派,在道佛二門面前噤若寒蟬。秦始皇欲尋世外高人相助,卻哪裡尋得到?不過是一場徒勞罷了。
萬壽山上,鎮元子突然嘆道:“秦皇雖立國,道佛皆仇,其祚不久!今吾欲長眠,為天下蒼生計,當順勢而為,助彼等一臂之力!”
思量已罷,喚來玄敖道人,說道:“三皇五帝之時,大禹曾來萬壽山苦求鎮壓九州之物,吾以汝精血,予他鑄成九鼎。但如今九鼎已成皇傢俬器,反是禍亂之因,諸侯逐鹿,紛紛問鼎發難。汝當收回九鼎,消此地仙因果!”
玄敖道人問道:“九鼎是社稷神器,取回後誰能執掌?”
鎮元子回道:“九州皆由地府管轄,九鼎理當交予地府府君,與地書副冊、召神令一般,同為地府至寶!吾這並有一道法碟,汝介時一併交予黃石,囑他依此行事。其後諸事,皆汝等自決,吾入大夢之鄉矣!”
玄敖道人再拜而退!
卻說秦自東周初年,武王便取了雍州鼎,其後秦始皇掃平六國,九鼎歸一,俱置於咸陽。
一日,皇宮上空,突然有黃龍騰躍,俄而不見。待宮人檢視宮廷,只有九鼎不翼而飛。秦始皇聞報,心知有異,暗生不祥之兆,恐亂人心,從此對九鼎之事秘而不宣,久而久之,遂為懸案。
不久之後,秦始皇出巡東海,崩於沙丘,始皇之治驟然而終。
觀始皇也,在位雖僅三十七年,但其以區區西陲之地,立抗六國,一統天下,上承商周,下啟兩漢,輿圖混一,車軌文同,雄才偉略,堪稱為千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