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你們記住不要輕易去碰電線,那會打著你們。”林逸接著道,“電燈就是抽去燈泡中的空氣後,放入炭絲、竹絲、鎢絲等,再接上電,就亮了!”林逸是學物理的,太高深的物理理論知識講給三女聽,她們也聽不懂,只得這樣瞎比劃性的解說了。
只是他現在聽到夏依濃說,家裡居然要接電燈了,很吃驚也很興奮,電的民用化,將是未來電氣化的開端。不過,根據地如果沒有他這後世之人的指點,不說電的發明,就是發明電後,這電燈的運用都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實現?
雖然早在19世紀初,英國一位化學家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這種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後來,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製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但都未成功。
如果沒有林逸的出現,依據歷史的程序,耐用的電燈要到1879年10月21日,由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最終發明。而其中,愛迪生由發明出壽命長為8分鐘的炭絲燈泡——2小時的白金燈泡——13小時的棉紗炭絲燈泡——45小時的炭絲燈泡——1200小時的竹絲燈泡——到後來普用的鎢絲燈泡,這其間整整花費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經歷了上萬次的實驗才成功的。
林逸在根據地於1853年11月在攀枝花地區建造了第一座實驗性水電站後,就向根據地科學院的物理研究所提出了製造燈泡用電照明的設想,他還把怎麼製造燈泡的原理及需用什麼樣的材料來製造用一種科普讀物的形式秘密派人送到物理研究所,讓他們參考研究。這本科普讀物自然又是令那些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大吃一驚,恭敬崇拜得五體投地,一再追問此科普讀物上的文章是誰寫的。只是派去送資料的人也不知是誰送給他的資料,此事後來又成了科學界一個天大的謎。
現在已是公元1855年9月中旬了,時間已過去兩年,林逸想這電燈的製造應早已出來,只是他對物理研究所怎麼解決電流遠距離運輸的問題仍一直沒有信心。電流遠距離運輸,有兩種方法:一是增加電壓的截面積,即將電線加粗,減小電阻;二是提高電壓而減小電流。前一個措施因需要大量的金屬導線,而且架設很粗的導線有很多困難,因而不能採用。比較起來,還是後一個措施有實用價值。然而,對於這時使用的直流電來說,使其電壓提高或降低都是難以實現的。就是這個問題難倒了那些研究員們。而林逸對此也只是知道一個大概,並不知具體的解決辦法,他提供不出什麼先進的原理去幫助他們,這隻得靠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們自己的努力了。
照目前電燈開始進入家宅來看,經過兩年時間的研究、實驗,物理研究所已經解決這個問題了。林逸一陣興奮,不僅是因為根據地的發展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能源的危機將得到進一步的緩解,還是因為人民根據地的科學研究終於可以脫離他這後世之人洩露天機似的指導,能獨自開發研究出成果了。
想到這些,林逸的食慾大增,大口大口地拔著飯,差點嗆著喉嚨!夏依濃、馬紫芳、夏紅莫名其妙地看著興奮莫名的他,見其嗆住,急得她們幫他又是端水,又是捶背,又是拍胸!
第一百六十六章 彙報工作
幾天之後,在馬紫芳、夏依濃與夏紅的翹首期待中,在人民軍總部勤務機關工作人員的指揮下,在她們住處的各間房間裡都安裝好了電燈。晚上7點,林逸與她們仍像往常一樣,點著油燈在享用晚餐,突然,一片耀眼的光芒籠罩大廳,大廳裡驟然變得明亮光堂起來。四個人不適用地眯眨著眼睛,夏依濃正對著燈光,還用雪白如玉的左手掩在額前,擋著燈光的刺射。
一會兒後,眾人適用了這刺眼燈光的照射,馬紫芳與夏紅髮出驚叫:“電燈!電燈!這就是電燈?”兩人跳將起來,歡呼雀躍,盡顯嬌女美態。
第二天,廣西工業局的人來彙報工作,這是林逸昨天吩咐過何方安排的今日工作日程之一。昨天,工業局的人接到通知後,緊張惶恐半天,卻不知林逸召見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又或是想詢問了解哪方面的內容?被林逸召見之人,如果回答不出問題或是出了問題未有采取積極的措施,林逸的脾氣他們是所有耳聞的。
惶恐之餘,他們特意派出一個人前往人民軍總部詢問林逸秘書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方知林逸想了解電力方面的內容,他們趕緊派人四處收集整理資料,以備召見時之用。
弄得廣西工業局的人如此緊張,這事得怪何方,林逸在吩咐何方時,早就點明瞭要了解電力方面的情況,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