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山的石灰岩地區,山多石多,生產條件很惡劣,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其真實寫照。氣候不穩定,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乾旱、秋風、凌凍、冰雹等頻度大,對農業生產危害嚴重,致使大多數的農民生活貧困,而住在山上的各族少數民族更是生活在溫飽線之下。
貴州的人口稀少,經上次“廣西州進剿”戰役後,貴州清軍近一年來也未能恢復元氣。其實清政府現在正忙於圍追堵截流竄的太平軍,那顧得上貧窮的貴州啊?當時,全國農民起義不斷,清軍軍力吃緊,財政拮据,準允各地編練民團,鄉兵。可貴州貧困,沒有什麼大地主大富豪出得起錢訓練鄉兵,因此貴州整體來說兵力空虛,人民軍佔領貴州並不難,難的是管理,缺少大量的人力資源,財政資源啊!
但佔領貴州又是勢在必行的,一是為擴大根據地的領土範圍;二是能從側翼威脅湖南、四川、湖北三省的清軍,使他們不能肆無忌憚地去圍剿太平軍;三是人民軍需北上進攻,向東發展,貴州都是必經之地。因此林逸下定決心,再苦的果子也要吞!再重的包袱也要背!
魯萬常中將命第一軍第四師進駐雲南北部的昭通城,以確保與第四軍的聯絡後,自己則親率第一軍第一、二、三師從曲靖和東川兩城出發,向貴陽方向進發了。他命令從兩城出發的部隊務必於7月8日在貴州省邊境的盤州廳(今盤縣地區)匯合。
魯萬常將軍人如其名,五大三粗,濃密的連腮胡,看起來很威嚴,他比林逸主席稍矮一點,強健的身胚,很魁梧。魯萬常將軍不喜出風頭,大膽心細,做事沉穩踏實。他是第一期在瓊臺講武堂學習的學員中年紀較大的一個,今年有三十一歲了。
在所有的高階將領中,魯萬常可以說默默無聞,沒有什麼顯赫的戰功。因為他總是在林逸的直接領導指揮下,所以他所有的光環都被林逸的光芒籠罩了。因此魯萬常將軍給人的印象就是無聲無息中又高升了,但因為是林逸主席指名提拔的,也沒有人敢反對,敢輕視他,儘管閒言碎語還是有的。直到林逸在滇池湖地區失蹤後的那段日子,魯萬常才有了獨擋一面,施展才華的機會。他的不急不燥,把握大局,堪擔大任的表現,令所有的人交耳稱讚,這也讓大家認識到他魯萬常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將軍。其實,林逸主席當初提拔魯萬常就是看中了他的沉穩,一絲不苟,毫無差錯,儘管魯萬常不能成為創造奇蹟的將軍,但一定是一員優秀的守成之將。
魯萬常河南商丘人氏,從小父母雙亡,1850年經人介紹來廣東做事,不想一天店裡失竊了東西,老闆懷疑他,工錢也未給就把他辭了。
魯萬常只得流落街頭,兩天只吃了一頓飯,餓得正難受時,看見一群衣著襤褸的人跟著一個強壯的青年男子屁股後面走,魯萬常就也莫名其妙地跟著他們一起去了。
原來那青年男子是當時林逸派遣去大陸招收窮苦學員的朱達。朱達後來清點人數時,不知怎麼多了一個人?查清多的一個人是魯萬常後,朱達認為他年齡偏大,想叫他離開。可魯萬常實在餓得不行,一個勁哀求,朱達看他也是一個苦命的人,就勉強答應了。不過,當時朱達的想法是等到了海南後,隨便安排他做點別的事的,就算做一件好事吧。不想魯萬常很是好學,在很多方面都是一個表率,這也算朱達無心插柳柳成蔭得到的意外收穫!
對於林逸,魯萬常覺得那就是一個神話。他不同於別人僅是從林逸的功績上崇拜他,他是從林逸的言行上,思想中去體會,是透過閱讀、理解、消化林逸寫的書籍、講義,去發現他的偉大,這是更深層次地崇拜。
魯萬常自認自己是相當鎮定的人了,可林逸比他更勝一籌。在“那陳戰役”掩護部隊後撤中,林逸在那樣危險的環境中,仍面不改色,紋絲不動地站在掩護部隊的最前沿,沉著冷靜地指揮,給他留下永不可磨滅的印象。如果當時不是有林逸的泰山崩而色不變的鎮定,可能人民軍早就崩潰了。魯萬常當時就在那一撥的掩護部隊中,目睹了林逸指揮作戰的全過程,那一刻對魯萬常一生影響極大。
此次出征,林逸只對魯萬常說了一句話:“打貴州容易,守貴州難,有你在我放心。”魯萬常雙眼有點溼潤,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帶著林逸的信任踏上了征途。
魯萬常中將除了率領的第一軍三個師外,隨同一路的還有二千多位政工幹部。兩路部隊在貴州盤州廳會師後,一路行至安順城外的黃果樹附近,都未遇到什麼強有力的抵抗,部隊邊行軍邊接收,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