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大舉進攻中國之前,首先要建立一箇中轉補給站的想法了。
“神秘的遠東黃種人居然有如此強大的戰力,為什麼在第一次中英鴉片戰爭中又表現得那麼的軟弱可欺呢?真的不可思議啊!此次遠征如此不順,難道真的應了我在出徵時的‘中國是隻睡獅,現在剛剛睡醒,恰好讓我遇上了!’的那種預感?”梅葉特不可置信狀。
英法聯軍撤退至臺灣基隆港時,各國的第二批援軍正日夜兼程地趕來。要不是通訊不發達,致使馬尾炮戰、大沽炮戰和第一次廣州戰役失利的戰報不能及時地傳送到各國國內的話,可能這第二批援軍能否再派出都不說定呢!至少遠征軍司令或是前線指揮被就地免職是肯定的。
儘管遠東遠征戰爭極其不順,梅葉特上將應負主要指揮責任,但在法蘭西帝國國內還沒有傳來什麼新指示的情況下,他還是很負責地盡著自己的職責,他認真地研究英國前鋒編隊喬治·依勒特少將提交的《大沽炮臺炮戰經過》報告和第二編隊的法國西姆少將提交的《北塘登陸戰經過》報告,想為下一次進攻做足充分的準備。
擊退英法聯軍的海陸進攻後,僧格林泌親王(新進爵位)攜大敗英法聯軍之威,又成功地在天津靜海縣附近圍困住太平天國將領林風祥和李開芳率領的北伐軍,激戰七天後,太平天國曆經磨難,所向披靡的北伐軍終於土崩瓦解,遺恨於滿清的皇城根腳下。
經此兩次完勝的戰爭,僧格林泌親王的軍事威望達到了其前所未有的頂峰,他被咸豐皇帝贈予“湍多羅巴圖魯”稱號,他的許多軍事建議都被清朝廷毫無異議的採納。英法聯軍敗退後,並沒有退出大清疆域,後又接廣東軍報(其實是人民軍軍情部接林逸主席的指示,故意透露給廣東兩廣總督府的),五國聯軍的第二批大量增援部隊正往遠東開來,朝廷上下意識到五國聯軍侵華之心未死,馬上又會有更大規模的戰爭爆發。這時僧格林泌親王適時地提出“為保京畿要地之安危,加固大沽炮臺,完善京津防禦體系。”的建議。儘管有主和派的反對,但咸豐皇帝還是把“納庫尼素光”刀授予僧格林沁,命其管理奉宸苑事務,並加強京津防禦陣地。
僧格林泌親王領旨後,召集京津地區的能工巧匠,群策群力,積極籌建大沽口和雙港的防禦工事,以海口為“前敵門戶”,雙港為“後應藩蘺”,沿白河進行縱深梯次的部署。他先後調集清軍綠營萬餘名,分佈扼要處防守,重建被英法聯軍摧毀的部分大沽炮位,並增加許多明暗小型炮位,使整個大沽炮臺成為了安有重炮60位的強大炮臺群。
在海河入海口兩岸的四座炮臺,呈“田”字形排列,四座炮臺上的大炮將從各個角度編織出足以令任何入侵艦隻魂飛魄散的火網。僧格林沁親王派有駐守炮臺的官兵達3000多人,並在炮臺後方數十里,設有清軍綠營的弓箭營、火器營、神機營等部隊與之遙相呼應,只要海岸告急,陸軍便能夠迅速地給予增援。
他還學習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前兩廣總督林則徐在虎門炮臺時的作法,在海口排列攔江鐵鏈,安設鐵戧,以阻滯敵艦。另又於雙港、營城、北塘、山海關等處大量增建炮臺位,嚴防敵軍從後路偷襲。
與此同時,他特別重視綠營軍伍的訓練,如期操演。他規定:以鳥槍,抬槍作為兵士必考之技;此外,如能演放大炮準確每月加銀5錢,如識水效能潛水者每月加銀5錢,如能在肉搏時持鳥槍可抵長矛者每月加銀5錢,如在腰刀,長矛等各技演習出眾者每1技每月加銀1錢。他言之有信,賞罰嚴明,從各處調來的以前弱不禁風的綠營或八旗之弟,在他麾下也漸漸演練成勁旅了。
僧格林沁親王深知西洋火器的厲害,他還命擅於潛水者,深入海河河底,打撈英法聯軍被打落的火炮,請許多技能者研究,想仿製其器,但終因不識西洋化學、力學及鑄造學,未得其技,仿製未果。
英法聯軍的第二批增援部隊,在香港稍事休整後,於公元1854年4月2日到達臺灣基隆港與梅葉特上將率領的聯軍會合。兩部分英法聯軍會合後組成的聯軍北方攻擊叢集陸海軍人數到達五萬多人,其中海軍人數五千多人,陸軍人數則達到四萬八千多人,英法聯軍的總司令仍是梅葉特上將。
“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出海口的戒備會有像大沽炮臺那樣誇張而富有挑釁意味——沿著流著汙水的可怕的白河(海河)兩岸,像那樣的炮群,簡直是對峙平列著,一上眼便給人一種險惡和恐怖的感覺。我方儘管軍艦很多,可是面對這麼狹窄的河道,又是那麼密集的炮群,你們不覺得我們的軍艦如此冒昧地進攻無疑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