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不是特別擅長成吉思汗,但是很擅長糕點:“就算是熟了全域性,也要找回一道菜的面子。”
和果子,很多國內的人都非常熟悉這東西,因為它可以包裝後留存一段時間,適合售賣。
但是,就和國內的人吃粽子和月餅,越吃越不想吃一樣,和果子也是這樣,在rb國內並沒有想象的那麼流行。
世界上最流行的甜點還是硬糖果。
而方宏,尋找了很多資料,最終決定做一道甜點桃片膏,不過這道菜不是單純的桃片膏,而是加上了青團。
青團,和果子的祖宗。
網上總有人顯擺和果子,實際上,和果子全盤從青團演變而來。
只不過,國內糕點樣式太多,很少逮著一種翻來覆去的折騰,rb屬於島國,歷史中缺少材料,所以和果子發展的很迅速。
不過方宏要做的並不是普通的青團,而是用葉兒粑的做法來做。
和果子演變到這一步,也會有其他材料的加入,而桃片膏,能賦予青團葉兒粑新的層次,用來對付和果子正好。
“槍哥,什麼玩意兒這是?”
“青團,不夠我要用到葉兒粑的做法。”
“什麼是青團啊?”
青團只在江南有,並且江南都已經不流行吃這個了,大約只有江南的本地人在春天的時候才吃:“青團是一種江南糕點,而葉兒粑是川內糕點,大約都只在小範圍內出名。”
中華糕點還有一個問題,各地之間糕點都很好吃,都差距巨大,難以跨區傳遞,除了月餅等少量有紀念意義的東西之外,很少有全國流行的。
歷史上,粽子,月餅等東西的留行,都是因為各個朝代推崇不同的節慶日,才留行全國的。
歷史朝代只有那麼多,加上失傳的東西,所以全國性糕點不多。
每一次方宏看到網上有人問國內為什麼沒有好糕點的時候,都嗤之以鼻。
不是國內沒有好糕點,而是你盯著國外看,見識太短,沒見過世面。
不管是青團還是葉兒粑,都是現食的糕點,都擁有在全國流行的基礎,就差一個推手。
不過有些商家也是神經病,做出各種莫名其妙的口味,讓大家對有些糕點存在偏見。
比如五仁月餅,根本就不難吃,商家為了保質期,故意做成那個比樣,天然合成防腐劑,任誰tm也吃不下去。
葉兒粑的做法要用青葉蒸,而青團做法要用到艾草。
方宏的做法是艾草和謎團,然後用青葉包著蒸。
青團有一個很不好的地方,雖然不粘牙,但是容易變形,而葉兒粑因為包著芭葉或是橘葉蒸,就克服了變形的問題,本身軟糯,卻能定型,加上桃片膏做好後放置一片,加了一個甜度,和複合香氣。
當然了,對於國人來說,青團和葉兒粑就夠了,不過外國人重口味,不多來點糖沒辦法,所以才有了這一道桃片膏。
而日方的和果子也在緊鑼密鼓的製作。
雙方做的兩個東西很相似,因為青團是祖宗嘛。
“這個方宏對於麵點也精通?”
不只是西點,中華麵點方宏也會,因為國內廚師最重要的素質就是知識廣博,單單是廚師考核,就需要全會一系精通另一系,會的菜不是外國廚師能想象的。
這都是夜以繼日的練習才能做到的。
有些廚師非常有名,做的菜也好,也懂很多,可就因為某一兩道菜一直卡殼不能達標,才達不到廚師考核的要求,而一級廚師那個級別的廚師才會那麼少。
換句話說,每一個這個級別的廚師拿出來,都是精通一切的存在。
更不要說方宏是僅有的國字號年輕廚師。
“可惡!”
方宏瞥了一眼山本一木:“小可憐,心態崩了。”
每一次遇到相同食材做菜時,方宏都會碾壓對手,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因為選擇多,所以厲害。
香氣傳出,東方糕點和西方糕點的冷吃很不同。
雖然西方也有焦糖的吃法,不過總體來說都是冷點心,熱點心沒見過,而東方糕點從做好時的熱就可以吃,一直到變冷也一樣。
雙方分別上菜。
西方人對於味覺的東西,比東方敏感,所以他們很清楚兩種東西很大程度上相似。
在這種基礎下,高下立判,根本不需要任何猶豫。
評委們一口一個的吃著,吃完立刻給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