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部分

掀翻。

懂嗎,可以在短時間內讓澳大利亞沉入海底,讓另一塊大陸突然誕生的地震才能達到十二級。

也有人反對這種意見,認為這種級別的地震歷史上從來就沒有發生過。

可,大陸是怎麼來的?

如果喜馬拉雅是緩慢的形成的山脈,那為什麼山上的化石上面沒有覆蓋沙質地殼?

“槍哥無疑就是黴神了,這個稱號是躲不掉了。”

方宏很無奈:“本來地震頻發的時候就很容易看到海嘯,而且這裡不是城市沿海,這種海嘯根本就不會被記錄下來,看到都算運氣好,怎麼能算黴運呢。”

人類的城市,特別是沿海城市,一般是建設在不那麼容易受災的地方的。

從地圖上看,一個又一個城市裸露在大洋邊緣,實際上那都是假象。

大部分城市處於平靜的海灣中。

海邊的裸露地帶只有不到三百米寬,往內陸,就是一片巨大的混合型野地。

方宏直接紮營:“今天晚上就在這兒休息了,明天一早再繼續。”

這片混合型野地不知道該說是什麼氣候,有大片草甸,也有低矮灌木,也有闊葉林,混雜在一起,其形成原因不只是和氣候有關,也和地貌有關。

有一種地形叫做石漠地形。

石漠是地表沒有沉積物,主要由巨礫和裸露的基岩組成的地區。有兩種基本型別:1多石石漠,基岩裸露的山地,植被稀少,景色荒涼。

在我國,往南方的荒漠化,就大多以石漠。

本來地表有一層淺淺的地表沉積物,由於水土流失,就會變成裸露的石頭。

其實也不一定是水土流失的,比如說華山,前段時間被爆出景區開荒,也不知道是誰給的膽子,在景區炸山挖石頭,據說專案審批人火速落馬。

這一片石漠,也不同於荒漠,但是氣候又差不多。

想一想雨林效應,為什麼墨西哥和瓜地馬拉一直到南美北部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