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雖然在未來,東吳肯定是我們的敵人,但眼下他們背叛盟約,還不至於,我軍與東吳接壤之處,原來只有三峽,現在多了個上庸,三峽數百里峽口,鳥懼魚愁;上庸漢中,古稱天獄,曹操亦望而興嘆。他們進攻這兩處,都是仰攻,東吳人馬,擅於水戰若棄水而登山,卻非其所長,而且必會失去我們這個盟友,對東吳來說,得不償失。眼下奪取利益才是最重要地,荊州,揚州,哪個地方都比益州要富強,眼下來說,爭奪這些地方,才是最重要的,不過,隨著季漢實力增強,利益之爭會越發增多,我們與他反目的風險也會越大。比如我們南下荊州,就會與陸遜起衝突,”孔明顯然是很想拿回荊州的,對於他來說,那是他隱居地成在,是父親與他初見的地方,而我又何嘗不是這樣想,畢竟我在那裡出生啊。
“還是算了,吃得太多,會消化不良,荊州,就便宜東吳吧。”我終於還是忍痛放棄了,“這樣好了,先生,眼下陸遜對付司馬懿殘部和徐晃有些力不從心,我們既然眼下不想與東吳翻臉,那就示一下好,派人去大街他一把,若得了荊州,則與他們劃出界線,不得相爭,以後的事麼,那就隨機應變好了。”
孔明點頭。
十一月初,姜維,王平,王睿奉命前往南陽,匯合諸葛喬,與陸遜配合作戰,迎戰司馬懿,接受陸遜的調遣,趙雲,龐德部東進虎牢關,配合張飛對付曹真……
夏侯霸離開洛陽,化妝東行,他份作流民,雜在百姓之間,結果因為身體強健,竟在半路上被抓了壯丁,修了十幾天的城牆,後來好不容易才找機會逃出,這下子他不敢隨意行動。白天藏在山林草野之間,晚上下班才敢東行,渴了餓了,有時就偷,有時就搶,偷不到搶不到,就忍。有的時候,他甚至以腐屍和老鼠為食。
他從來不知道,自己居然這麼能吃苦,這麼能禁餓。每當這時,他就更恨司馬懿,若不是他的那個狗屁計策,讓自己做伏兵誘敵,自己怎麼會被季漢擒住?他怎麼會吃這麼多若,他不是季漢地細作又是什麼?哪怕就這一點來說,他也該死!
司是,他也知道,司馬家根深葉茂,沒有真憑實據,只怕搬不倒他。更何況郭太后的家族還在幫著他,難道自己能對陛下說,自己是聽到季漢兩個小兵聊天,這才茅塞頓開,發覺司馬懿是季漢細作,來奪大魏江山麼?這樣說,雖然自己是皇親國戚,也會被罵出去的。就算是司馬懿在此疆用兵不當,在洛陽速敗於敵手,沒有直接證據,那也無法證明他的罪過啊。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陛下對自己的生母之死,應該有所覺察,在北疆時,與曹肇在一起,曾聽曹肇隱約顯露過對郭後的不滿,曹肇那可是陛下最親近的人啊,他對郭後不滿,肯定是陛下對郭後也不滿,陛下下心地仁慈,事母至孝,母親死的不明不白,原來是太子時也就罷了,此時當了皇帝,若是掌握了真相,能不報仇?
可是,陛下事母再教,他現在是皇帝,著眼點是天下,眼下天下大亂,大工業魏危機,在這種情況下,他會不人有采取措施對付司馬懿決心呢?若是陛下為了顧全大局,認為動不得司馬氏,或是認為還不到動司馬氏時候,自己跳出去,豈不是自找苦吃?
不論如何,你害了我,你毛了北疆又送出了洛陽,我也要想辦法殺了你,為大魏除害,為我報仇!
對了,自己何不北進,去可內抽曹真大都督,或許只有他,才有實力對抗司馬懿吧……
司馬懿萬萬想不到,在北疆之戰中,萬不得已被他當成棄子丟掉的夏侯霸已將他視為平生大敵,要殺他解恨。但是他卻知道一件事,眼下的形勢對他實在太不利了。
諸葛亮給他的信件中,第一條就說,他將在七天內攻破洛陽,然後對外說,是司馬懿將洛陽讓給的季漢,使他在曹魏難以立足。
他不信,結果,根本就沒有用七天,諸葛亮就把洛陽拿了下來。若不是自己跑得快,應變得體,只怕早就留在洛陽成了戰俘,這樣的慘敗之下,這個謠哪裡還用季漢來造,眼下謠言早就滿天飛了,什麼說主將無能,累死三軍的;什麼說內外勾結,出賣京都的;還有人說他用洛陽來換司馬昭的活命,可發現司馬昭沒有回來,他們轉而又說,這恰恰證明了,司馬昭就是季漢的細作,他回季漢給司馬懿安排去了。
司馬懿遇到過無數的失敗,但從沒有一次失敗如這次這樣慘;司馬懿也遇到過無數的困境,但從沒有一次困境如這次這樣險。
在逃離險境時,隊伍還好帶,可是當漢軍不見了之後,被連續行軍拖垮的魏軍對他已經沒有好臉色了,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