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營之內,曹丕也堅持了下來。
曹丕的堅守地確給了魏軍強大的信心,中軍大身巍然不動。四野間萬歲聲此起彼伏,向中軍湧來。漢軍連衝數次,也無法衝動魏軍的陣營。戰至天明,曹丕號令全軍攻擊,一時間漢軍只得退卻。司馬懿見戰局已成,便令全軍大喝:“長安已失,劉大耳劉阿斗皆皆已成擒,諸葛亮快快投降!”本來此語是打算待孔明退軍時,突然喊出,打擊敵方信心地,既然決戰提前開始,此語喊出卻也無妨。這些時人人皆見長安點起狼煙,聽得此語,果然魏軍士氣高漲,漢軍更亂,不僅沒有逼退魏軍,反而失了自己的前軍大營。
本想讓漢軍小勝退兵,哪知反而打敗了漢軍,以諸葛孔明之心思,漢軍一時卻是無法後退的了。看著漢軍後退,司馬懿隱隱覺得打成這樣不似諸葛亮的手段,不由有些疑慮。可漢軍有什麼手段,卻又想不出來,當下建議曹丕窮寇莫追,後退紮營,再圖良策。
曹丕道:“漢軍既來攻,我便與之對攻,大勝之餘,何以退軍?況其卿以孔明必以佯攻為幌子,行退兵之實,今日所算皆錯,安能再持前議。”乃繼續強攻漢寨。雙方以漢軍前營陣地,在方圓二十里的地方,攪成一個巨大地旋渦,十萬魏軍前軍與不足五萬漢軍連戰三日,魏軍死傷頗眾。曹丕一怒間將新五營都派了上去,卻依然沒將漢軍擊垮,甚至都沒有將漢軍擊退。那一座漢軍大營竟似貪吃的饕餮,不管有多少魏軍進入,竟都不見什麼動靜。
司馬皺登高而望,忽然驚怖,急赴曹丕營中中,道:“陛下,速令我軍後退,不可與敵再戰。”
曹丕奇道:“何出此言?”
司馬懿道:“我軍此次進攻,迫退季漢軍隊,戰場是季漢原來地前營,我細細察看,此營由孔明經營已久,按八陣設定,攻防戰守,皆出於彼意,而我軍入其營,陣形散亂,難以呼應,空有數倍敵軍之力,卻無法取得戰果——引我軍來此決戰,只怕才是諸葛孔明的計策。故請陛下回軍。”
曹丕令前線將士回報,有人說:攻入漢營,眼見腳下是路漢軍亦輕易過去,我軍一走,便落泥澤,漢軍反又殺回,難以抵敵。有人說:漢營中,有巨石之陣,入陣則迷失方向,漢軍於其間神出鬼沒,防不勝防,軍人多有死於此地者。有人說:孔明好弄鬼,我軍正攻之間,漢軍旗招處,有鬼軍自渭水上漂來,口中咆哮如雷,上陣撕殺,刀槍不能傷,只得退避。
曹丕怒道:“想不到撕殺之間,亦中諸葛之計,然而計將安出?”
司馬懿道:“陛下莫急。臣早聞孔明有八陣圖,可抵雄兵十萬,當是此陣也。今其人沿河列陣,不可與爭,戰陣選擇,應使敵就我,不可使我就敵。敵陣雖佳,然倉促難成,不可移動。可暫休兵,陛下遣使至漢營,令孔明割河西之地。孔明與我軍之爭雖有小勝,實為慘勝,必為我所動,答允下來。”
曹丕怒道:“我傾舉國之兵前來,怎會得一河西而去?”
司馬懿道:“陛下莫急,此為疑兵之計。善戰者,能示以戰,示以不戰。我軍一面與諸葛亮講和,一面再整兵馬,分兵渭北,以攻馬超。為臣所測,不出十日,則渭水大減,彼時季漢水軍成待宰之牛羊,我軍鐵騎不用浮橋船隻,便可縱橫於渭河兩岸,郭淮部與驍騎營出動,則馬超之敗只在傾刻之間。到時渭河以北皆為我有,匯合司馬望,水淹長安城,長安難保。為保長安,則渭河南線全軍皆潰,諸葛亮必然退兵。到時我軍再攻,其人不敗,更待何時?”
曹丕問道:“卿怎知渭水大減?可是觀天文所得?”
司馬憋道:“何需天文。司馬望攻長安乃為臣之計,我使其水淹長安城,可笑劉禪只知長安城固,蓄水極難,故不設防。他卻不知,司馬望攔河建壩,更主要的目的是斷了渭水,令季漢水軍無用武之地,使驍騎鐵軍可馳騁渭北。”
曹丕讚歎道:“卿真智計高絕者也。今司馬望孤軍直抵長安,使季漢君臣心驚膽戰,驚惶失據,令諸葛孔明如坐針氈,心思不寧。而斷渭水,破馮習馬超之計更是出人意料,一石三鳥,有卿在,何愁大事不成。”
當下暫時休兵,遣使至季漢軍中,言割地之事。孔明當即點頭,與使者細細商談,並詢問魏主意見,然後親自送之回營,
曹丕得知孔明舉動後大笑,以為孔明中計。誰知當夜孔明便舉兵來犯,又打了曹丕個措手不及,氣得曹丕幾乎要下令再次全軍出擊,為了大局,強自壓制心頭火氣。
本以為兵力佔優,卻發現正面進攻無法壓制漢軍,這讓曹丕很是有些失落。不過既有司馬懿之妙計,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