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6部分

難,太難了。四世家與八老已是龐然大物般不可撼動,誰知道後面隱藏著的還有多少艱難險阻?

這番心事唐松自然不會說出,走到陳子昂身邊接過了他手中的筆墨,“詩本緣情而發,我兄既無詩意,某這裡倒是有一首應景的曲子詞,且錄下請思思姑娘一展歌喉,冀使我等不忘今夜之會”

援筆引墨,不過片刻功大,一首曲子詞便已書錄完畢。此時臉上帶著苦笑的陳子昂已然歸坐,沈思思起身漫步走來。

方將唐松錄下的曲子詞看完,沈思思雙眼中已有星輝閃動,嘴唇翕張之間,已開始咀嚼品味。

良久之後,當沈思思轉過身來時,臉上已有了微微的紅暈,脆聲道:“將莽琶”

玉珠快步將琵琶送上。

沈思思接過琵琶後卻不曾就彈,閉上雙眼似在平復心中激動的情緒,片刻之後,就在她將要撫手揮弦時,卻見涼亭所在的小院門口處亮起了一盞宮燈。

與沈思思相識多日,唐松知道她唯有對某一曲辭入境極深時,才會出現面露紅暈的情景,而每當這樣的時刻,她凡有唱奏必定是天籟之音。

唐松錄下的是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詞史千古經典,自然希望沈思思能以最好的狀態將之表現出來,眼見其已到了爆發邊緣時,院門口卻有人不告而來,生恐來者打擾到沈思思的狀態,遂抬手向院門處示意,要那手提宮燈之人勿要輕動。

那提著宮燈的是個丫鬟模樣的人物,看到唐松的手勢後愕然一愣,繼而回頭說了一句什麼,隨即宮燈果然就停住了。

便在這時,沈思思已然將情感醞釀完畢,緩緩睜開眼後卻不看亭中的唐松與陳子昂,也不看亭外院落中的一切只是將眼神投向了天際那一輪中秋之月。

這一刻,她的雙眸裡悄然升起了兩輪圓圓的月亮。

腳步輕移,纖手撥動,亭中院中頓時流出了清澈如月輝的琵琶聲。琵琶聲中,沈思思婉媚中含蘊著無限情思的歌聲如水流出: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沈思思歌至半闕時,舉樽欲飲的陳子昂居然就此沉了進去,渾然忘了手中端著的酒樽所有的感官俱都為歌聲曲詞所奪,就這麼姿勢古怪的僵在了那裡。

詞至下闋,沈思思的琵琶越發清麗歌聲也愈發柔情百折,每一句吐出都如杜鵑泣血,老猿哀鳴,已不是發於歌喉,而是感於心神,發於肺腑,聲聲字字都飽含著無盡的心血與情意。

以情馭聲,尤其是唱到最後結尾處時,入境太深的沈思思在不自知之間便已眼角含淚,隨著一聲“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唱出,那點點晶瑩無聲滑落,輕輕的擊打在琵琶弦上。

歌者已是如此,卻讓聽者情可以堪?

古詩家有言,“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這首詞是當之無愧的大殺器啊。

時值中秋之夜,復遭此殺器,沈思思與陳子昂此刻的失態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此時歌聲分明已經結束,然則院門處的那盞宮燈卻也依舊停留不前,分明是宮燈之後的人此刻沒了前行的心思。

一曲《水調歌頭》殺的眾人心神搖盪,唐松雖早知此詞,但此刻聽來依舊是份外有感。

同樣的月亮,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人生。仰頭望月,耳聽此詞,不期然之間,穿越前後的景象紛至沓來,一個個片段般的畫面不住閃過,閃過了鹿門山,閃過了龍華會,閃過了一張張嬌顏,閃過了一場場別離,最終定格在了眼前的艱難上。;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是啊,不應有恨。再苦再難,咬牙堅持就是!穿越一遭,上天已經給下了如許恩惠,自該昂首向前,豁達而行。

心中念頭閃動,唐松伸手拿起面前的牙著叩擊著空空的酒樽,涼亭豐,小院中頓時響起了若合節奏的敲擊聲。

此一聲響驚醒了沈思思,驚醒了陳子昂,也驚醒了院門處宮燈後的人。

唐松對此只若未覺,帶著心中複雜的情緒合節長吟: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