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們去的。

若是錄寫著自己詩作的行卷能被這些詩壇巨擘們賞識稱讚,名聲自然也就有了,中舉就會變的容易很多。譬如那中唐大詩人白居易就是因為行卷顧況後獲得賞識,進而聲名遍傳京師,隨後科舉中第也就順理成章了。

弄明白這些門道之後,唐松也就不在酒樓茶肆流連,置辦好紙墨後一連三日不曾出門,精心製作了多達六十七份的行卷。

前兩天流連茶肆酒肆時,唐松一併連此時詩壇上有大盛名之人也大致探問了,此時行卷既已制好,便花了兩天的時間一家一家的往門房投了。

自大唐定鼎以來,先是虞世南、上官儀等人主盟文壇,尤其是崛起於太宗朝的上官儀影響力甚大,其開創的“上官體”牢籠文壇達十數年之久。後來上官儀因向高宗諫言廢后,並代擬廢后詔書一事被武則天所恨,最終被構陷進一起謀反案中遭殺身之禍。

上官儀之後崛起文壇的當數初唐四傑,只是四傑皆是才高而命蹇之輩,此時俱已風流早被雨打風吹去。現在活躍於文壇並享有大盛名的便是被後世稱為“文章四友”的崔融、李嶠、蘇味道、杜審言四人。

四人之外,所謂“前有沈宋,後有錢郎”的沈佺期、宋之問亦在詩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除這六人之外,尚有那“千金摔琴”的陳子昂聲名也很大,只是他的詩歌主張與創作實踐與前面六位分歧極大,是以雖負盛名卻難免被主流詩壇邊緣化。

此時凡來京城科考計程車子要行卷時這七家是必走的,唐松自然也不例外。除了這七人之外,他一併連京中名號響亮些的權貴之家,譬如那太平公主府什麼的也都投了行卷。

行卷投完,舉凡趕考士子們該做的事情唐松就都做完了。隨後就是漫長的等待。

一等近月,投下的六十餘份行卷卻如泥牛入海再無訊息。既沒人函箋相邀談詩論文。也沒聽到半點有那家權貴文豪褒揚其行卷的訊息。

看看進京已經一個多月,天下各州趕來洛陽赴試計程車子也越來越多。而他謀補鄉貢生名額的事情卻毫無進展,唐松再也坐不住了。

第五十三章 柳暗花明

唐松離開賃房處將月前投了行卷的各家都走了一遭,看到的情形、得到的反饋讓人徹底心涼。

月餘時間過去,在許多家府邸裡,他的行卷居然依舊停留在門房中,與其它那些散亂堆放的行卷混雜一處。至於什麼時候能送到主人書房,主人又什麼時候能看到這行卷,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還有一些家情形倒是好些,行卷畢竟是送進內院兒去了,但也僅此而已。看沒看不知道,只知道送進去後的這些日子裡,主人沒對此有過隻言片語的表態。

一圈走下來,凡唐松送過行卷的六十四家莫不大同小異。

心灰意冷之餘,唐松漫步在喧鬧的洛陽街頭,自嘲而笑。

說來說去終究還是自己把事情想的太簡單,對那行卷抱有的期望太高,竟連其中最基本的關節都沒好好想過,否則也斷不至於浪費這寶貴的一月光陰了。

算上往年科考不順後滯留京師計程車子,再加上那些來自天下各州、四面八方的新鄉貢,此時因科考之事匯聚於洛陽的讀書人最少也有兩三千之數,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逐日攀升。

這數千人都要行卷,而他們行卷的物件與自己去過的各家並沒什麼不同。這樣算下來,“文章四友”及沈宋陳,還有那些個知名權貴們一天要收到多少行卷?

就算他們日日足不出戶的看,且都長著四隻眼睛也別想看的過來。

更何況,這些人俱都是官身,日日還要當值應酬什麼的,既無時間,又哪裡沉得下心思去看那麼多行卷?

想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後,也就明白了一個異常殘酷的事實——被天下赴試士子們寄予厚望的行卷其實就跟後世買彩票一樣,聽起來前景很美,實行起來卻是異常殘酷,完全指望不上。

看著身邊意氣風發,邊昂揚而過邊談論著明日又要找誰行卷的新來士子們,心下冰涼的唐松居然忍不住的露出了個很黑色幽默的笑容。

想想後世史書中所見之詩仙李白第一次漫遊天下十七年,行卷干謁無數卻一無所獲;再想想詩聖杜甫流落長安十年,同樣行卷干謁無數,卻最終淪落到寄食友朋,買藥都市,朝叩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然後再想到自己之前行卷時的滿懷希望,以及錯身而過的這些士子們的壯懷激烈,唐松就忍不住的想笑,想大笑。

於是,唐松便在這熙熙攘攘的洛陽街頭,在各色行人詫異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