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部分

辛苦都是咱們投注唐松下的本錢,做生意嘛本錢自然要越厚越好……”

兩日後,新學堂譴出六十餘人分赴江南各州府主持弘文印社事務,這些人俱是商賈行的出身,上手極快,又有各州名士援引相助,有鄭嶽之前打下的基礎,各地方印社建設速度大大加快,開張在即。至此,唐松也完成了對弘文印社的人員安置。

又三日,清音文社的曉諭告示在周知各州名士後正式定稿,唐松慨然應諾,免費為之開印數千份之多。

曉諭告示印刷完畢後即刻經由水路分送各州,在各州翹楚名士們的親自佈置下被迅速張布出去,此告示一出,江南士林為之震動,各地士子紛紛爭相往觀,咋舌不已。

看看曉諭告示上的那一排排聯署者的名字,除現在仍在外入仕為官者,江南士林之菁華可謂盡在其中矣,歷數當今乃至數百年間江南曾經出現過的文社,這剛剛宣告成立的清音文社實是當之無愧的魁首第一。

感嘆之餘就是興奮,興奮於清音文社的納新宣言,興奮於清音文社即將舉辦的第一次大規模詩文會,興奮於若能在此次詩文會中雀屏中選,則自己的詩文亦能由弘文印社精印行世。

與此同時,眾士子們亦興奮於這份曉諭告示中所流露出的雄大氣魄,一反風行天下達數百年之久,浮靡輕豔的宮體詩風。凝集江南士林,力倡重風骨、重興寄的文壇新風,在南北文運不均,被北地士林力壓近百年之後,江南士林菁英們終於精誠團結的高揚起一面切中時弊,佔據著文壇制高點的變革大旗。;

大旗一立,復豐清音文社各地社管及詩文會做聯結,士子們自當聞風影從,至此,江南士林凝聚耳期,江南文運大振可期!

一石激起千層浪,清音文社正式宣告成立的曉諭告示攪動江南士林久久不能平靜,因其太過龐大,影響力所及迅速跨越江流向北方大地蔓延,觀其蔓延速度之快,勢必很快成為天下矚目的中心。

一時之間,且不言江北,至少江南各州的官員們都在密切關注此事。揚剛剛衙,使君李明玉讀完手中這份曉諭告示後,一臉怒色,拍案而起。

文人結社做風雅之會談詩論文已是數百年的傳統,對此,李明玉並不生氣,更別說惱怒了。真正觸動他逆鱗的是這份曉諭告示中力反宮體詩風的文學主張。

天下皆知,宮體詩之出現並能盛行數百年實與北地舊族密切相關,數百年間詩壇名家輩出,但追根溯源,北地舊族實為正宗。長而久之,宮體詩已成為這些世家舊族最好的金字招牌,而今,清音文社卻在散佈於江南士林的曉諭告示中放言要砸了這塊招牌,這讓出身於世族李家的李明玉如何接受?※便是撇開這個不談,四世家剛在江南釋出所有歌詩皆是宮體詩的《正心集》,清音文社就開始反宮體詩,這讓他如何接受?

即便他能接受,家族豈能接受?前次《正心集》在江南慘敗於《珠玉集》的事情已經讓他在家族中大大失分,這一回若是再無所作為,還怎麼向家族交代?沒有了家族的支援,他這揚州刺史的美差還能坐上多久?

悔不該這些日子把所有心思都花費在了那新納的妾室身上,分明早就收到清音文社成立的訊息卻沒在意,以至於讓這麼一份曉諭告示在江南傳的沸沸揚揚,太大意了!

“來呀,備車往水天閣……”

(未完待續)【清風提供,招新】

一百五十六章 辣手

李明玉攜盛怒直奔水天閣院,陳一哲將其迎至去歲新建的明月樓中奉茶,一起陪坐的尚有葉夢甫、袁三山及張旭。

極其簡單的寒暄過後,李明玉拒絕了陳一哲邀他蕭往水天閣一覽的提議,用冷冷的語調錶達了兩個意思。一者,既然文社的總司是設在揚州,那麼清音文社便是歸屬揚剛剛衙當管,而今未得州衙首肯,文社便擅自宣佈成立,此舉大為不妥。

二者,清音文社張布的曉諭告示內容激切,有挑動士林紛爭之弊,其身為揚州地方父母,對此告示內容無法認同。

此言一出,葉夢甫四人交視之間都感覺到不對了。待李明玉說完,陳一哲笑著開口解釋,給出的理由亦是兩點:其一,結社論文乃文人雅集,比不得那些商賈行的行會,自前朝以來便是聽任自便,朝廷並無結文社還要先報有司批准的規定,是以清音文社的成立並不違反朝廷律令。

其二,曉諭告示中只是倡導新文風,並無使君大人所言的鼓動之詞,再則文風之倡無礙於地方穩定,無損於有司之權威,且是有利於提振地方文運,還請李使君善察此心,勿以曉諭告示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