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嫁人的適應期。
嫁了人之後的日子不比在孃家悠閒,作為一個新媳婦,魏叔璣還算是比較好的適應了自己的身份。每日服侍著程處弼起床,陪著他用了早餐送走他之後,就去崔夫人處請安,和妯娌們敘敘話,然後回房小補一下覺,下午沒事的時候就看看醫書、處理下他們三房的事務,一天時間就這麼過去了。每每到晚上休息的時候,魏叔璣就會覺得,哦,原來一天又這麼刷的一下子就沒了。難怪古代的貴婦人閒的沒事就喜歡搞宅鬥呢。
還好程處弼有個不納妾的誓言。即使世人一直都說“男人要是能靠得住,母諸都能上樹”,不過,她還是願意就這麼相信程處弼一回。疑神疑鬼不是她的個性,他要是敢違揹他自己的許諾的話,大不了就和他和離。她一個人生活,還自在些呢。當然這話,她只能在心裡想想,根本不敢說出口,畢竟現在是在古代,婦女的社會地位低下,世人總覺到女子應該依附男子而活。和離對一個女子來說,並不是什麼好的名聲。
日子就在魏叔璣閒的快發慌中慢慢逝去了。這段時間她小心的經營著和盧國公府上下的關係,還算不錯,一個月下來,眾人對她都沒有什麼惡感。這樣她就放心了,反正她又不打算做什麼左古逢源、長袖舞風的人物,只要大家對她沒什麼壞的觀感就差不多了。
解決了一件事,魏叔璣又忙著整頓三房的下人。現在三房除了她帶過來的陪嫁:一個奶孃、兩個一等丫鬃、四個二等、八個三等丫鬃外,還有原本就伺候程處弼的下人。因為是內院,所以跟著他的小廝書童不算,還有四個丫鬃。後來成了親了,崔夫人覺得他們小夫妻身邊的人手太少,又派來了四個粗使丫鬃、四個僕婦。魏叔璣又跟崔夫人請示了,要在三房自己的院子裡設個小灶,這樣如果程處弼回來晚了,也許不用再去麻煩大廚房的人準備飯食了,這樣又增加了兩位廚娘。
粗粗一算,三房不算大的院子裡,住著她和程處弼兩個主子,卻有著將近三十個下人。這其中除了順娘和春桃她們是可以完全信任了,其他的就算是從孃家帶來的陪嫁,她也不敢完全相信。畢竟這年頭攀龍附鳳的人多呢,說不定有哪位心氣高的,想要攀高枝呢。至於原本盧國公府裡的人,即使崔夫人管家甚嚴,她也不敢完全相信他們會沒有二心。另外還有外面她陪嫁的、幫著她管著陪嫁莊子和鋪面的管事們,她沒多少機會經常出去監察他們,就只能偶爾傳他們進來問話。
她倒是不介意他們貪墨,畢竟又想馬兒跑又不讓馬吃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是小數額的貪墨,她完全可以當做分紅大方的給他們了,可要是真是數額巨大,快要達到了隻手遮天的地步,可就不妙了。
現在她所能做的,就是恩威並施,她要讓三房的下人們知道,她這個三房的主母是不容小覷的。這樣等她回到孃家住對月了,回來之後也不會發現三房整個呈現一團亂的局面。
想了想,魏叔璣努力回憶起之前學到的管理方面的知識,結合了大唐現如今的實際情況,花了三個下午整理出了一份管理方案。有了這份方案,魏叔璣總算能鬆口氣,她是個憊懶的性子,又專心醫術,她可不想以後花那麼多時間放在宅鬥上面。與其浪費時間,還不如一開始就定好規矩,她相信有著順孃的幫忙,這份方案一定能早些實現的。
第一百二十六章
時間過的很快,程外弼果然實現了自已的承諾,跟程咬金和崔夫人請求著住滿對月。魏叔璣心裡歡喜的很,她很想充分利用這一個月再好好和孃家人相處,畢竟以後不能經常回孃家了,就實算偶爾回來,也許不能過夜的;而另一個,因為上面幾個哥哥的親事,裴氏忙的腳不沾地,她就想幫著好好置辦置辦,大事做不了,小事還是能幫個忙的。
再說了,憑著她之前學的那麼多管家的本事,總不至於給裴氏幫倒忙。
有了女兒的陪伴,裴氏即使忙的很,心裡也歡喜的緊。做了這麼多年的當家主母,她確實有不少人情世故方面的心得想要交待給女兒,雖然女兒身邊有順娘幫襯著,但她還是覺得自己親事經歷的經驗比較好。順娘雖然一直都跟在自己身邊伺候的,自己也沒拿她當外人,可她畢竟不是主子,這人情往來裡面的彎彎繞繞可多了。一個不注意就會得罪人,看著盧國公府的情況,女婿是定然襲不了爵位的,以後分家了,也最多分些銀錢。以後自家女兒肯定要當家做主母的,與其到時候手忙腳亂的摸索,還不如她這個做孃親的帶在身邊調教一番呢。
不過裴氏的這一切打算在魏叔璣某天午飯時魏叔璣聞到魚湯噁心時就進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