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想,一個企業如果想要多少錢就能拿到多少錢,那似乎它也沒有必要再發行股票了。
林有德這樣做,其他人自然不滿意,所有人都覺得林有德的企業如果發行股票那肯定股價會一路飆升,都等著買入股票升值賺錢。沒有人想到當大多數持有股票的人都覺得該賣掉股票拿錢走人的時候必定會有倒黴蛋為跳水的股價買單。
總之,那些不滿林有德“吃獨食”的人這會兒都藉著唱讚歌的當兒,拐彎抹角的認為林有德應該發股票,讓大家都從他的利潤中分一杯羹。
當這些人發現林有德根本沒有重新發行股票的意思後,他們就停止了對林有德的歌頌,筆鋒一轉開始抨擊他。
可這時候整個德國已經形成一種狂熱的氣息,林有德的聲望遠比他在內戰前進行經濟改革玩紙變錢魔術時更高。
這些突然轉變態度的媒體,全都遭到了群眾的唾棄,發行量一度銳減。
這個時候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發生了:除了幾個一直在說林有德壞話的死硬派報紙之外,其他一些騎牆派報紙又突然轉向開始歌頌林有德和他名下的一切,因為只有這樣報紙才能賣得出去。
至於那些沒有背景的、全靠各種聳人聽聞的報道和連載獵奇小說為生的商業小報,更是無節操的編出各種林有德的偉岸事蹟,來迎合讀者的口味。
比如有一份主要在慕尼黑髮行的小報,就聲稱他們的記者去了明帝國,採訪了林有德的家鄉,說林有德在孩童時期就是神童。當時他被送進一個酒店當小學徒,一開始只是管燒水的,沒過多久就成了掌管整個酒店前臺的“大領班”——看起來這小報還挺敬業,找了箇中國人去了解情況,根據“大掌櫃”這個詞生造了“大領班”一詞。
林有德看到這報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