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佔領的突出部陣地,為後來的戰事留下了隱患。
實際上,從火星行動就能很明顯的看出莫德爾的短板:他不會組織進攻戰。他的軍事生涯中幾乎沒有哪次進攻戰是勝利的。
所以某些人在狂吹莫德爾是防禦大師的同時,往往會用調侃的語調說莫德爾糟糕的進攻戰履歷。可是,二戰中,所有成功的防禦作戰都是以成功的反擊戰收尾的,而且二戰和一戰已經完全不同了,大部分戰鬥都是運動戰,經常會發生進攻方和防禦方同時在進攻的事情。
曼施坦因在43年臨危受命,執掌南方集團軍群,抵擋贏得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的蘇軍那兇猛的攻勢,最終他打出來的不是什麼勞什子烏克蘭防禦戰,而是哈爾科夫反擊戰。
這就是二戰和一戰最大的不同,一戰中只會防禦的將軍是存在的,二戰中不會進攻的將軍是不可能成為防禦戰大師的。
當然了,某些人看到這裡可能不服氣,指著火星行動中蘇德兩軍的交換比嚷嚷。但實際上,火星行動中蘇軍傷亡三十多萬,德軍傷亡四萬多,這個傷亡比在42年並不是特別出格——真的。
這個30多萬是西方戰史學家研究得出的數字,德軍在當時則宣稱給蘇軍造成了五十萬的傷亡,蘇聯人自己統計的數字則和西方人的估計差不多:約十萬人陣亡和失蹤,23萬人受傷。
再仔細考察火星行動的戰報,就會發現蘇軍的傷亡其實和他們在戰爭最初遭受到的巨大傷亡有著相似之處。舉個例子,在火星行動中,蘇軍投入了大量騎兵——你沒看錯,騎兵,而且是整個軍整個軍的投入。
當時德軍78步兵師215擲彈兵團的一名軍官在日記中記錄了一架JU88對哥薩克騎兵連的屠殺,這架JU88幾次掠過前進中的哥薩克騎兵頭頂,用機槍殺傷了超過三百名騎兵和他們的坐騎。
而在很多地方,蘇軍強行向著德軍在有利地形上設定的堅固防線進攻,他們仍然使用著一戰時期的散兵線戰術,坦克被分散在散兵線當中作為火力支援。
此外,火星行動中,蘇軍嘗試使用一種新的戰法,強調推進,遇到抵抗激烈的支撐點就繞過去,全力以赴保證對關鍵目標的推進速度。但這個戰術在執行的過程中遇到了致命的打擊:蘇軍低估了德軍部隊的作戰意志,這些被孤立的支撐點沒有崩潰,而是繼續作戰,給後續的蘇軍部隊造成了巨大的麻煩,使得蘇軍無法在前線取得進展之後繼續投入部隊以頂替那些被消耗得很嚴重的部隊——前面提到的那些脫節,也和這有著巨大的關係。
說白了,蘇軍這個時候還沒適應二戰的戰爭形勢,到了43年,蘇軍自己的防禦系統也變成這種大量分散的支撐點組成的縱深防禦線了,他們就再沒有犯這樣的錯誤了。
總而言之,火星行動的失敗,百分之七十的責任在蘇軍自己。
莫德爾在這次防禦作戰中的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軍事上沒有什麼特別大的亮點,反而是德軍一線部隊基層軍官和士官的戰術素養和作戰意志大放異彩。
當然莫德爾在這次作戰中還有有可圈可點的部分,他在蘇軍進攻開始之後就迅速審視整個戰場,然後從承受較小壓力的部隊那裡抽調部隊送進被圍攻的勒熱夫突出部,他親自幹預這些調動,使得德軍可以比較迅速的進入戰區。而對於中央集團軍群派來的援軍,他也全力以赴保證這些軍隊迅速抵達戰場。
相比之下,蘇軍那邊由於參謀人員沒有經驗,表現得十分的糟糕,很多部隊被堵在前往第一線的道路上,然後被德軍炮火往死裡轟炸。
所以不要小看莫德爾讓援軍迅速抵達戰場這件事,蘇聯的道路狀況實在太糟糕了,部隊在運動中遇到“堵車”太正常了,德軍堵蘇軍也堵。後來莫德爾到北方集團軍群去當司令官,上任就指揮撤退到黑豹防線的撤退戰。當時德軍能用的路只有兩條——一條是狀況相當糟糕的公路,另一條連公路都稱不上。但莫德爾親自動手組織調動,成功的把大部分德軍都撤退了下來,沒有讓德軍在路上堵到死。
卡里烏斯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就記錄了這場撤退戰,特別提到道路的糟糕和擁堵。但最後他們全都順利撤退到了納爾瓦。
總之,莫德爾是很厲害的參謀長,但給他一個防禦大師的頭銜明顯過譽了。這位“防禦大師”後來在西線的表現根本配不上這個頭銜,他在安恒指揮的針對市場花園的防禦作戰中曾經犯下大錯誤,他誤判了了盟軍的力量,下令禁止炸燬奈梅亨大橋,結果盟軍奪取了大橋,在瓦爾河上建立了橋頭堡,這使得莫德爾失去了把盟軍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