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老多兩天時間把後面的內容編排編排,自然而然的把筆路拉回主線。俗話說的好,開始容易收尾難,不想給關注這本書的人留下遺憾,更不想給自己的處女作辦殘疾證。書號是65254,五位數,起點不會出現第二個同樣的編號,就這一點上看咱就是獨一無二的,最起碼對得起這個數字。
最多兩天,週末裡全力以赴,老多不會懈怠!
作品相關 〖致恩師王學監修·;進言疏〗——韋不呂
小說巴士 更新時間:2010…7…7 16:37:12 本章字數:1960
學生乃韋氏京兆堂杜陵分支族人,名不呂,永徽六年京兆府貢生,數年屢登不第,遂入農學師從王學監,後為講學農師,業已四年整。
恩師學貫古今,博採多能,尤善畫豕首,惟畫鼻點孔之韻,更為傳神。學生於貴府後院,以醉肉賄神犬針鼻,久候數日,終在垃圾桶偶得恩師佳作,驚為絕筆。遂將之金箔裝裱,遊展於萬年縣二十四豬場,群豬每見皆恐,跳脫不定,食量頓減,終成精肉型豬,售價大增。此後,學生精研其間,終有所得,恩師畫豕首之妙用,絕不僅此,實乃欲改肥豕精瘦之後,戒其舒懶,再增其能,使之跳脫活躍終能致耕。其時,耕豬群出,早春力耘于田間,晚秋賤為平民桌上常佐,亦補牛貴而不能食之憾,此等壯舉使吾國六畜繁盛,六畜繁盛則五穀豐登,於國家社稷實為大善焉。學生由此管窺,而知恩師渾身皆毛,周身皆為金錢斑。恩師之專達,世人終難望及項背。
蒙恩師博學而不私藏,傾囊相授,學生不才,終於兩年前略有所成,此後輾轉於東都、河南道、江南道十二州府為農師,勤懇授業於諸道,同時專注於各地風物,克不忘恩師所授“實踐出真知”,合鴿血、硃砂,紋五字真言於吾小弟之上,日夜以此鞭韃己身,幾欲致殘,歷兩年終有所獲,已撰成數萬言匯稿,分次經急腳鋪遞於農學常少監案臺,如是者三番,終不見回函。學生實屬無賴(別字,應為“無奈”),百感交集,只能越級向恩師彙報,亦知恩師公~事繁重,日~理萬機,僅此概為略說。
一是,學生歷十二州府,驗得諸道土壤、水文、風候等資料數份,從中研究得知各地土壤、水文、風候差異很大,故五穀、桑棉留種改良應在該地進行,但有九州八十餘縣仍用“京兆二號冬麥”、“京兆二號三穗稻”、“萬年一號大豆”及“武功三號長絲棉”種子,觀其效,只能略高“本地種”一成上下,如能在當地實施種子改良,不難達到提高二至四成的效果。然,聽聞此九州八十餘縣皆為常少監表嫂之幼弟之妻舅,從京師販來如上數等種子,似有強賣農戶之嫌,而置當地留種改良專案終不能行。
一是,學生嘔血自研“改良型東都一號冬麥”,在洛陽府試種成功,其優勢在於產量不低於“東都一號冬麥”,而麥苗生長週期由原來的六個月縮短到五個月。由此,學生提出在淮河以北、長城以南已經實現“複種”之可能,一年之內實行麥、稻複種;麥、豆複種;麥、棉複種等,或二年三熟,皆可大大提高土地使用率,而糧食產量則倍增,亦可減少江南漕運及沿途靡費。然,此項相關試驗資料上報後,常少監的表哥驟然來訪,相約河柳芸香,以致學生醉宿倚翠樓(恩師廣州府之行悄悄來過的),夜御“如花”幾度,醒後方查隨身藏帶的此項試驗底稿失竊,最可悲之事乃學生長達十三月不舉。泣血!
一是,學生歷江南三州府,察小民薄田,然檣稼茂盛,歲收半倍於它田。問其故,惟勤深耕與善廄肥,二、三年一次深耕,須待晴日,曝田數日,又制肥(人畜、草木灰等,堆放發酵後為熟肥),耘土時施底肥,檣稼抽穗時施追肥。深耕則檣稼根系深,抗旱澇力強,厚肥則檣稼旺盛,果實飽滿。如此,不遇大旱大澇,則豐稔高它田五成餘。後,用此法試行,確有其效。然,此項試驗資料上報後,學生幾度遇險,皆是路經田畔化糞池時,忽被後人撞入池內,幾欲燻死,幸得一酷似針鼻的大犬相救方得以身免。只是學生在落池的那一霎那,彷彿見到了常少監的表嫂。
此三事為首要,另有幾項試驗結果,還未上報少監,如畝產十萬斤的糯米、畝產二十萬斤的土蛋等,望能與恩師面呈。
聖人有言:“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雖有兇旱水溢,民無菜色,然後天子食日舉以樂。”我大唐以耕戰為本,稷、兵皆為首重之事,學生既察於農事,自不敢有絲毫懈怠惰情,恐有疏漏,特泣書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