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朱熹,則沉浸在一種特殊的狀態裡。
他根本沒有注意到外界的喧譁,而是在腦海中一遍一遍的過濾高大全給他的那些資料。
就像放幻燈片一樣,他將這些資料爛熟於心,然後匯聚一爐,終於形成了屬於他自己的學說理學。
在很多普通人眼中,朱熹說的,也不過是比程顥略微詳細了一些罷了。
可是在能夠聽得懂的人耳中,卻完全不是這樣。
朱熹所講述的東西,絕對是要勝過程顥不止一籌的。
他和程顥一脈相承不假,但是如果程顥所講述的內容是1的話,那朱熹至少也有5了。
這就是差距。
一個顏色的差距,絕不代表程顥只比朱熹差了一點。
真正的情況是,朱熹已經將理學這條路走通,而程顥卻才剛剛開了一個頭。
程顥也聽明白了,所以他徹底心如死灰。
朱熹口中,很多講述的內容,都是他一直沒有想好但是現在聽來卻拍案叫絕的。
這就是他的追求,這就是他的主張。
但是現在,卻從另外一個年輕人嘴裡說出來,這讓他情何以堪?
而且,這個文戰,還比什麼?
程頤和程顥都在伯仲之間,不可能點亮百家講壇的第三色。
可以說此刻,勝負已分。
大家都以為最後的勝負手肯定會在高大全手中,卻沒想到高大全僅僅派上了一個朱熹,就徹底解決了二程。
高大全這勝利的,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
等朱熹徹底結束自己的演講之後,百家講壇依然還是呈現黃色,但是在黃色的表面,已經有一層的綠色。
這代表朱熹也只差半步,就能夠點亮百家講壇的第四色了。
如果他能夠做到的話,那整個稷下學宮,能夠與他平齊的也就只有老夫子了。
見到朱熹到底還是沒有點燃第四色,很多人都下意識的鬆了一口氣他到底還是沒有太逆天。
不過即便是現在的表演,也已經足夠。
壓力,到了程頤的身上。
太學內一片寂靜,大家就像是看鬼一樣看著朱熹,實在接受不了,他居然能夠戰勝程顥。
如果是高大全做成的這件事,大家可能心裡還好接受一點。
可是,被朱熹做到了,這種滋味,真的是讓人五味陳雜。
圍觀群眾都這樣了,二程的心情可想而知。
朱熹也從百家講壇內跳了出來,百家講臺重新恢復了石色,大家也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