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言不慚、自作聰明、弄巧成拙、欺世盜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
“該書一個藝術特色是速寫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斷變換的長篇小說,或者說是一部由無數短篇交替而成的長篇小說,基本上不可能透過詳細描寫其一生經,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節中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世界。所以,高衙內把重點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徵上,從而深入細緻地表現一個相對靜止的人生相。”
“這就如同從人物漫長的性格發展史中擷取一個片斷,再讓它在人們面前轉上一圈,把此時此地的‘這一個’,放大給人看。這是勾畫諷刺人物的一個很出色的手法,它使人物形象色彩明淨,情節流動迅速,好像人物臉譜勾勒一成,這段故事便告結束,而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正是這些精工提煉的精彩情節。”
“目前為止,九州所有的小說都做不到這一點,只有在《儒林外史》這本書上,我看到了這種寫法。所以,這是一種創舉。不過想到這本書是高衙內寫出來的,我又不那麼奇怪了。”
“畢竟,衙內一直都在創造奇蹟,不是嗎?”
相比蘇小妹的直接了當,李清照就顯得相當婉約。
先從作品入手,最後才不漏痕跡的捧了一下高大全。
單單從行~事風格上,也能夠看出來,不愧一個是豪放派代表的親妹妹,一個是婉約派的代言人。
按理來說,蘇仙、蘇小妹、李清照,共同稱讚一個人,肯定會在江南引起軒然大~波。
不過事實上,他們並沒有翻起多少浪花。
因為這一次,吹捧高大全最多的地方,並不是江南,而是其他大州,尤其是中州,稷下學宮的大本營。
“初聽《儒林外史》,彷彿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世界。第一次聽一本小說會入迷,第一次這麼佩服一個比我年輕幾十歲的年輕人。當世聖人,當世聖諭啊。”
如果不是得到了本人證實,天下人絕不相信這話是從范增口中說出來的。
范增,霸王“亞父”,也是霸王的軍師。
霸王從一個逃亡的滅國貴族,成為名動九州的一方豪雄,多賴范增籌謀。
范增也是天下皆知的兵法大家,在兵家內部地位顯赫。
這樣一個人,也成了高吹。
這讓高大全的名氣加速向其他大州傳播。
“《儒林外史》,絕對是一部世界性的文學名著。我想不到整個小說史上,還有什麼小說能夠與這本小說媲美的?不愧是點燃了百家講壇五色的當世聖人,呂某拜服,真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親赴太學見一下高衙內,一了平生夙願。”
如果是不認識的人說這話,只會被認為是高大全的腦殘粉。
但是說這話的人,叫呂不韋。
他的身份,是大秦帝國左丞相,中州權勢第二人。
同時,他還有一個身份,是雜家這一代的掌門人。
相比范增,呂不韋的地位毫無疑問更加顯赫。
在他們的帶動下,很多人或者迫於壓力,或者出於利益考量,也有一些人是真正喜歡《儒林外史》。
總之,天下吹高,高大全好像一夜之間,粉絲就遍佈九州各地。
這一次吹捧力度之廣,震撼到了很多人。(未完待續。。)
248 記錄粉碎機
“范增、呂不韋、墨家鉅子、佛印、蘇仙、范蠡、李清照、蘇小妹……你從哪找的這麼多託?”張貞娘看著高大全,十分納悶。
高大全輕笑道:“我要是說這些人都不是我找的,你信嗎?”
“按說我是該相信的,畢竟你的臉皮在我認知中也沒有這麼厚,不過這次的陣勢實在是太大了啊。”張貞娘有些遲疑。
不光是他,成千上萬的路人都被深深的震撼了。
平時他們可沒發現高大全的人緣好到這個程度。
而《儒林外史》雖然確實是不錯,可是也不至於被這麼多人一齊吹捧吧?
世人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陣勢。
高大全笑著解釋道:“我其實真沒有找託,他們都是自己送上門來的。不過你也別以為這些人都是什麼好人,除了蘇小妹和清照對我沒有什麼惡意之外,其他人可都說不上是為了我好。他們只不過是推一個靶子出來吸引儒家的注意力罷了,現階段沒有人比我更加合適。”
張貞娘也是一個聰明人,高大全這樣一解釋,她就立刻想明白了。
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