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比試雙方在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方面進行比較,也並不涉及生死之鬥,輸了最多也就是名聲有損。
上一次陳世美之所以陣亡,也是因為他本身犯了死罪。
但是文戰不同,文戰是動輒就要分出生死的。
在文戰的過程當中,比試的內容就已經從單純的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升級到了更高一層的理念上。
更準確的說,是對各自理念的解讀,對各自學說的解釋。
大凡文戰,往往發生在不同的派別之間。
其中儒墨、儒法、和儒兵之間,都經常發生文戰。
在文戰過程當中,一般儒家都是大勝,這也彰顯了儒家的強大。
孔子與少正卯的文戰,就是典型的代表,從此儒強法弱的局勢至今都沒有被顛覆。
文戰並非一日之功,很多時候都是需要時間來驗證結果的。
而且這種結果也做不了假,因為公道自在人心,有資格參加文戰的人,必然都是名傳九州的一方俊傑,普通人連參與的門檻都沒有。
文戰的結果,由受到他們彼此影響的世人決定。
著書立說,開壇**、廣收門徒,都是文戰中允許的事情。
這是一項全民圍觀的戰鬥,也是宣揚自己名氣最快的方式。
但是這也是一項十分危險的戰鬥。
文人殺人,不透過**,往往習慣於從精神上毀滅對手。
一旦選擇參加文戰,贏了自然贏得一切,而失敗者的下場,十之八~九都會一蹶不振。
因為這代表你所秉承的理念敗了,可以說文戰的結果已經不僅僅侷限於個人本身的才華,對整個學說以及各自背後的勢力,都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文戰不會輕易發起,而一旦發起,就代表必有一方會黯然落幕。
高大全其實等的就是這個機會,不過他還是確認道:“你決定要舉行文戰?一把年紀輸得起嗎?”
“當然輸不起,”程顥冷笑一聲,“但是老夫不會輸。”
其實原來程顥是沒有這個自信的,不過今天高大全宣揚的“新文化運動”,讓他看到了天大的機會。
所謂文戰,是兩個派別的論戰,並不僅僅是單純的兩個人的戰鬥。
大家都是可以請盟友的。
本來在高大全名氣已經打出去的情況下,現在正是他鋒芒畢露的時候,程顥已經決定要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