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
高大全點頭,又和劍神交流了兩句,便和劍神攜手離開。
漢土肯定還會繼續紛亂多年。
直到出現一位雄主改變局面。
在此之前,呂祖主動擔過了這份因果,高大全和劍神也就不在漢土上多花心思。
不過對於呂祖的謀劃,高大全並不看好。
等兩人都離開之後,張三丰也向呂祖告辭。
雖然這次出現了意外,但是結果張三丰還是很滿意的。
畢竟少犧牲了很多自己人,那他面臨的因果就很小。
只有呂祖,這一次是喜憂參半。
漢土的局面他要收拾,嬴政那邊他也要給一個交代。
不過呂祖不是一個半途而廢的人。
漢土本地,最為出色的本土道士姓張。
不是天師府的那個張。
在漢土,雖然天師府也有分府,但是在道教內部,卻被太平道的張家三兄弟搶了風頭。
這其中又以老大張角為首。
很多人都知道,張角背後有人。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張角其實受到過呂祖的指點。
當然,呂祖並沒有用自己的真實身份。
他化名為南華仙人,啟蒙了張家三兄弟,並且創造出了漢土本地最大的道派領袖太平道。
從一開始,張角創立的太平道,就是以宗教救世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觀念和社會政治思想,組織群眾,大肆傳教。
而不得不說,在漢土本地,太平道獲得了相當多的擁護。
而張角將太平道的信徒按照地區,建立了軍政合一的組織“方”,共設三十六方,各方首領稱“渠帥”,其實已經是事實上的武裝。
這一日,太平道三位首領,同時在跪在自己總壇的核心區域。
在他們面前,站立著一個鬚髮皆白的老人。
老人手中有三卷經書。
這個老人,自然便是“南華老仙”。
“師尊,您終於又來看徒兒了。”張角十分激動。
正是這個老人,改變了他的一生。
“南華老仙”撫須點頭,讚許道:“這些年你做的很好,太平道扶危濟困,為漢土的百姓指了一條明路,我很滿意。”
“都是師尊教導有方。”張角恭敬道。
他不是拍馬屁。
太平道的建立,的確是由於南華老仙的啟蒙。
張家三兄弟雖然才華橫溢,但是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少有能力的人。
最重要的機會,是南華老仙給他們的。
而且隨著實力的增強,張角越發感覺到了師尊的深不可測。
所以他沒有絲毫背叛的念頭。
其實隱然間,張角也猜到了師尊的真正身份。
畢竟道教內的大宗師,一隻手完全數的過來。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