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不會是昨天爸爸收到的那封信裡說了點,父親沒有說的訊息吧。
葛素梅看了看女兒懷孕之後還是白白淨淨的臉,順手把她耷拉下來的頭髮給捋到耳後,“就是我在田莊那裡知道他們那裡有兩個知識青年要回他們老家了,我才想到的,如果你想回去,我和你爸就找關係,如果你不想,那隻當我沒有提起。”
張倩知道葛素梅其實很想自己調回去,畢竟他們也不會和張旭想的那樣,長期留在DB,不要看昨天父親說的義正言辭的,其實張倩知道如果單位對拍幾個電報過來,外加自己把孩子生下來,母乳也餵養了幾個月後,弄不好那個時候,葛素梅就會包袱款款帶著張奕然還有張旭抱著小包子一起回南邊老家去了。
不過張倩真的不想葛素梅為了自己這個時候調回老家去,而去花上不少的金錢,還有託不少人,欠下不少人情之後,自己才回去,其實最多兩年,這場轟轟烈烈的知識青年去農村的活動就會拉下帷幕,雖然以後的人會感嘆這十年國家和歐美之間的差距又加大了之類的話,可很多人都忘記了這十年對於下鄉知識青年造成的損失,很多人為了回去,年紀再大也不願意結婚,為了啥,就是擔心結了婚生了娃,離回家的路會越來越遠,很多人本來是風華正茂,朝氣蓬勃聽從指示奔赴祖國各地需要他們的地方,要知道那些知識青年都是城市出身,很多人在下鄉之前就是透過學校組織的幫農活動到周圍的村子幫忙秋收而已,時間也就一兩週而已,在那段時間裡,他們能懂多少田地的活,會鋤地收割嗎?可在鄉下,他們必須和農民一樣出工,才能有工分賺,這樣才能有糧食吃,要不然只能餓肚子,離家裡近的知識青年還好點,每年春節的時候能夠回家看望家裡人,如果去了XJ;YN;DB等地的話,很多都是一別父母多年,直到最後全部返城的時候才離開他們貢獻了青春年華的地方,當然還有少部分人沒有回城,有的是和當地人結婚生娃,他們捨不得離開愛人孩子,有的是他們犧牲在這片土地上,徹底的一輩子沒有回去,當然也有人拋妻棄子的回城(記得90年代的時候,有部電視劇孽債就是描寫了SH知識青年下放到YN之後,和當地人生了孩子,之後很多人在知道可以返回SH之後,和當地的愛人離婚,把孩子扔下回到SH各自婚嫁,等孩子大了之後,有些人就紛紛到SH尋找父母,挺真實的一部電視劇)。
那十年對於國家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對於這些知識青年來說也是個沉重的打擊,特別是其中有部分人,先是年輕的時候經歷了下gang,好不容易回城之後,待在家裡許久之後,才找到工作,年紀一大把的時候,才結婚生孩子,好不容易日子越來越好過了,下gang輪到他們頭上了,這代的知識青年可以說對這個國家做的貢獻,已經沒有話說了。
張倩為何對這段歷史知道的這麼清楚,那是因為鄭明明的父母就都是知識青年,很多知識青年經歷的事情,他們都經歷了,只不過當初鄭明明的父母因為膝下有兩個子女的關係,在四十多歲的時候,下海經商,雖然事業沒有做的多大,不過至少能把兩個孩子供養到研究所畢業,還趁著房價不高的時候,幫兒子的婚房買好,還多購置了幾套房子出租,在退休的時候把不足的養老金補足,老夫妻倆靠著以前做生意下來的積蓄,把店鋪還有房子出租,過著悠哉的日子,有時間就和幾個老朋友出門旅行,每天上午爬爬山喝喝茶,晚上回家燒個晚飯,和回家吃飯的兒子一家共享天倫之樂,可問題是和父母一起下鄉的知識青年,能夠有幾個比鄭明明父母他們日子好過的?當然也和他們的觀點有關,要等靠等要等上級幫助,其實他們忘記一句老話,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斷,只要靠自己才是最牢靠的。
這刻的張倩不想和很多人一樣盲目的回城,回城幹嗎?和一群人為了街道辦的福利企業的一個臨時工去打破頭皮?這樣的事情,張倩不願意去幹,待在家裡帶孩子吧,張奕然他們肯定沒有意見,可週圍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八婆麼指不定怎麼說自己的,“媽,我不想回城去,雖然那裡是好,比這個山疙瘩是好,可問題是我回城後幹嗎?上學?我帶著孩子回課堂合適嗎?找工作,城裡有那麼多工作給我嗎?雖然說可以子女頂替父母的工作,可我沒有爸爸那麼好的文學功底,我對婦產科也沒有興趣,也不懂,媽,你說我頂替你和爸哪份工作好。”
葛素梅一聽立刻搖頭了,就算自己和老張同意讓小倩頂替上崗,學校和醫院的領導會同意麼,前者是誤人子弟,後者是要出人命的。“:到時候咱不上班,你在家裡,爸媽養你,又不是養不起。”
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