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大人有感於邊境商人對國朝的危害,說道激動處,眼角緩緩流下淚水。
不少大臣都被馬大人表現出的情懷感動,紛紛附議。當然,禮部的官員尤其的多。
馬司耀偷偷去看周米的臉色,黑的向像鍋底一樣。太子倒還維持著東宮的氣度,不愧是皇帝之子,可惜,外家實在不像樣。
唉,將來三皇子登基,老夫會記得替你求情,叫你去守皇陵,安安穩穩度日去吧。
馬司耀的思緒都飛到八千里外去了。
邵英嘴角緩緩扯出一個意味不明的笑。
“驪珠,”邵英道:“昨日太子也給朕遞了個摺子,你給眾位臣工念念。”
馬司耀心下一沉。
太子的摺子不太長,主要就是前兩天沈慄在承恩侯府分析的那些,邊境通商驀然停了不好,不如成立個商會,加強朝廷的監管,不但可以杜絕走私,還可以有更多稅收等等等等,總之,商會的好處多多,比禁商的好處多。
邵英哼道:“議議吧。”
戶部侍郎李意率先出班道:“臣贊同太子的意見,皇上,戶部的壓力太大了,既然有稅,為什麼非得禁商呢?”
邵英心裡也點頭。
盛朝是真沒錢啊!
前朝接連幾個昏君,成天花錢玩,滅國時還放了一把火,皇宮都沒燒,就燒了國庫,氣得太祖邵廉跳腳。
如今才經了兩代人,說實話,國庫勉強能應付開支,戶部是天天哭窮,稍微有點大的天災,朝廷都得發愁。
李朝國這回承諾出軍費,邵英才咬著牙讓沈淳出兵,說白了,這是打著相助的名義乾的僱傭軍的買賣。
能有錢,提議在皇帝和戶部這裡就先過了一半。
文華殿大學士封棋也贊同:“皇上,兩國通商已有數代,於邊境居民已成傳統,如今我朝要貿然停止交易,恐怕兩國居民都不適應,再者,商人驟然失業,只怕要怨言載道。
依臣之見,還是太子殿下的辦法更得宜,不如先試行之。如有不妥,再做其他考量。”
閣老的政治主張都是求穩,辦商會比驟然禁商引起的反彈小,自然是傾向於太子。
封棋如今是內閣首輔,有他說話,又有戶部的支援,事情已成定局。
馬司耀白忙活了。
眾人心裡暗暗咋舌,馬司耀這兩天上躥下跳,折騰的動靜可不小,都以為這回承恩侯府算是要栽了。
周米撒潑打滾,太子也沒去找皇上求情。周米這兩天不鬧了,還以為他是放挺了呢。
沒想到啊,太子平時看著不顯山不漏水,到了節骨眼上,一封摺子就解決了。有城府,有手段!嗯,這風向還得再看看。
馬司耀上朝時雄赳赳氣昂昂,還沒熬到下朝就變成了落湯雞。
讓周米牽頭搞商會,把邊境商人都聚起來,聚則勢大,別管是官勢財勢,總之,太子手下可是真要有力量了。
雖然太子外家照舊無人在朝為官,可商人們的力量也不小啊。有錢!與各地又都有盤根錯節的利益牽扯……
合著本官這是推了太子一把?
馬大人心裡委屈,賠了夫人又折兵,這買賣不合算!
邵英心裡喜怒參半,朕還沒老呢,你們就惦記鼓動朕的兒子們掐架,馬司耀,朕記住你了,今年升官的名單上沒你了!
好在朕的太子有長進了,嗯,沈慄那個人精也不差,維持了東宮的體面,沒讓你們得逞。
邵英手裡握著緇衣衛,別人不說,自己兒子身邊發生的事還是有數的。
皇帝心裡正琢麼著呢,驪珠忽然示意:“皇上,邊關急報。是羽檄!”
邵英心裡一激靈。
自打邵英登基,一則國庫空虛,二則湘王一直不安生,主要精力就在放在國內了。
沈淳此次出征,還是邵英登基後的第一場“國際”戰爭。
邵英自是重視的。又擔心沈淳出兵不利,又擔心狄人兩線作戰,一邊打著李朝國,一邊在盛朝邊境騷擾。
聽說是急報,邵英連忙宣上來。
兵卒這會兒累的都不會走了,只知道舉著羽檄。
驪珠趕緊呈遞上來。
邵英拆開仔細看,雙目一瞪,眼睛都要掉出來了。
禮賢侯沈淳,領兵三十萬的大將,丟了!
不見了!失蹤了!找不著了!
兩**隊剛剛試水接戰,還沒正面開打呢,統領千軍萬馬的主將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