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差這一樁。”
皇帝一再不肯,太子方罷了。
邵英囑咐道:“朕最近越覺精力不濟,你若有暇,便過來幫朕看看摺子。”
這便是放權了。邵英尚權,太子素來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料今日邵英竟猛然提到這個。
“父皇……”太子喃喃道。
邵英嘆道:“朕只怕也不是個長壽的。”
“父皇!”太子含淚道。
皇帝和太子的關係向來微妙,平日裡雖也是父慈子孝,但皇帝曾提刀踹過東宮大門,太子也曾擔心過易儲之事,如今這父子倆卻頗有些同病相憐之意。
坐對長嘆,好在這父子兩個都算是理智的人,並不因此便移了性情,變得激烈殘暴。自己壽數不永,便要憂慮國家承繼,皇帝父子同時想到了皇太孫。
“元瑞如何?”邵英先問。
“這孩子淘氣的很,好在還算聰明,如今已經能讀些《詩》了,《論語》也會幾篇,沈慄還編了些“三字經”、“對韻”之類的東西,聽著像童謠,其中卻很有些道理,又容易記住,元瑞喜歡學,兒子看過也覺得好。”太子笑道。
“哦?”因患了肺癆,擔心傳給年少的太孫,邵英並不怎麼見他。如今聽說太孫已經學會這許多東西,邵英也覺高興:“那三字經和對韻是什麼?”
太子便順口背了幾句,邵英聽了也覺不錯:“這些文章內容豐富,淺顯易懂又朗朗上口,的確適合教給孩子。沈慄能想出這個也算盡心了。”
“沈慄做事向來如此。”太子笑道。
邵英若有所思道:“看來沈慄教的確實很好。”
太子點頭附和,忽想起來道:“可惜他教不長了。”
“這是為何?”邵英挑眉。
原來太孫已經到了正式讀書的年紀,太孫太傅、太孫少傅等大臣也已經選好,幾個太孫的老師卯足了幹勁兒,要教匯出一位將來的聖君,興沖沖喜洋洋奔到東宮一看,得,太孫已經有人先給開蒙了,《詩》和《論語》都讀了好些。
幾位老師立時不悅。差事被人“代勞”了!若是平常職司,倒是巴不得有人有人代勞呢,但教育皇太孫可是個好差事,這就是將來的帝師啊,誰先得到皇太孫的欣賞,誰將來就能高人一等,如今太孫年紀還不大,正是建立好印象的時機。
幾個人正在互相防範,不料卻教人捷足先登!
待打聽出來這位搶人差事的竟是沈慄,幾個大臣便鬧到太子面前:沈慄確是人傑俊才,但他畢竟年輕,如今是東宮諭德和兼鴻臚寺右寺丞,與教書育人半點無關,怎麼能讓這個人來教導皇太孫呢?
太子心中早有打算,自是想教沈慄一直教下去。更何況他自己就曾被太傅坑過,這幾個人也不是他東宮的,太子本就信不過,偏這些人又喋喋不休,頗有不將沈慄趕走便要將事情鬧大之意,太子越發覺著他們這是“脅迫、犯上”,心裡自然十分不滿,故此在向邵英提及此事時便格外提及這些大臣們的不敬。
“兒子想著,這幾位到底是老經歷了,又是精心選出來的太孫師傅,說的也是正經道理。固然他們講課有些深奧,元瑞聽不大懂,想來日子長了便好。”太子略帶遺憾道:“沈慄雖也曾寫過些好詩賦,又是探花出身,倒也不好讓他再跟著。”
邵英如今正在發愁萬一自己與太子早逝,年輕的太孫壓不住老臣,聽了太子敘述,也有不悅之色。似笑非笑道:“怎麼?他們說沈慄的職司與教書育人無關,因此不得陪伴元瑞?”
太子低聲應是。
邵英昂頭想了一會,輕笑道:“那就教沈慄動動吧,他在鴻臚寺待的也夠久了。驪珠,傳朕的旨意,免沈慄鴻臚寺右寺丞,遷國子監司業,教他給皇太孫做個侍講去。”
“朕早就在想,這些大儒確實學富五車,只是距離朝政太遠,讓他們教習元瑞書本上的學問便罷,這政事民情還要正在當差的大臣來教。”
(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章 帝心如鐵
邵英的決定暗合太子心思,甚至超出太子預期。
國子監司業是個十分重要的職位,非德才兼備者不可居之。坐在這個位置上便有機會接觸很多未來的朝廷官員,對於擴充套件人脈十分有利。
沈慄的人脈就是東宮的人脈,太子心滿意足。
驪珠不禁暗暗咋舌,沈慄如今不過二十六七,皇上就把他架在這個位置上!這可不是單以聖眷可以解釋,皇上是真的要為太子和太孫鋪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