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後續計劃就沒法開展。至少十號工程就會重走老路、用十八年時間磨出一劍,在定型裝備之時又意味著落後於美國的戰機一代。
最主要的是十號工程走上輩子的路線,雖然是最後可以拿出一款優秀的三代機,但是電傳系統上面肯定會如上次楊為說的那樣:國家電傳系統人力物力大量傾斜到三軸四餘度數字式電傳上面,基地的單軸三餘度模擬電傳增穩沒法在**年之前國產化,以後被卡脖子的滋味那可不好受。
強制要求自己振作起來,繼續把側板技術的技術綱要看完,或許還能從這裡面看出一些其它的生路來,如此就將是最好不過。
繼續往下面翻看,接著是一些對近距離耦合鴨式氣動佈局和側板技術結合之後的理論分析,雖然沒有什麼好看的,楊輝知道國內壓根就沒有近距離耦合的鴨式氣動佈局飛機,但是看到那誘人的資料依然是抵擋不了誘惑。
將側板和鴨式氣動佈區域性分的細節看完,隨後是一個小總結: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理論上的結論,即側板技術適合和近距離耦合鴨式氣動佈局結合。而歸根到最後,原因還是在於側板技術只要有很強的翼面渦流經過,就可以發揮它的強大作用。換個說法,和側板技術配合的不是鴨式氣動佈局,而是鴨式氣動佈局產生的渦流。
原來側板是和主翼上的渦流在進行配合,近耦鴨式佈局只是一個產生渦流的發生器而已。
看來這是說的最深入、最直白的解釋,楊輝突然又有了一個新的想法,似乎又開啟了一個新的天地。
能產生機翼前緣脫體渦的並不只是鴨式氣動佈局這一種,還有另外的一種主流氣動佈局。(未完待續……)
第二百四十七章:柳暗花明
鴨式氣動佈局飛機好嗎?
這個問題只要是個有些見識的航空愛好者,那都會毫不猶豫的給出答案:“當然好,這東西實在是太牛逼了,碉堡了啊。”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在戰鬥機中沒有全面進入鴨式氣動佈局化,有些飛機依然是常規佈局?
嗯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原因自然是是
“我知道了,原因是飛機的發源地,世界航空工業最牛逼、最皿煮、最滋油的美帝就沒有將鴨式氣動佈局戰鬥機投入定型。”
這就是原因所在了,我大美帝就沒有玩這種鴨式氣動佈局飛機。
在航空工業最發達的美國,沒有使用鴨式氣動佈局的戰鬥機,這確實有些令人不解,但這也是有原因的,美帝點開了另外一條主流科技樹。
沒錯,不就是產生能流經主翼前緣的脫體渦流嗎?這個簡單啊,我們也會。我有邊條翼,同樣可以達到近距離耦合鴨式氣動佈局的作用。
在六十年代,空氣動力學發現能量較大的機翼前緣託體渦流可以增升,強化機動。
於是空氣動力設計師就開始研究能產生前緣脫體渦流的技術,由此就產生了兩大技術分支:邊條翼、近距離耦合鴨式氣動佈局。
也就是說能和側板配合的不僅僅是近距離耦合鴨式氣動佈局,同樣能產生主翼前緣脫體渦流的邊條翼好像也是可以的,這樣一來側板技術真的就可以不用吊死在十號工程上面。
邊條翼這東西研究也是漸進的。一共經過了三個階段,從早期F16、F18、SU27。有了第一階段的邊條翼設計,出現“S”型、帶向內彎曲弧度的三角形兩種。這是早期研究邊條翼還不算太透徹。拿出的一些比較保守的方案。
但是到了後來的超級大黃蜂、梟龍兩款飛機上面就出現了了更加進一步的哥特式大邊條翼,這相對於第一代的F16、SU27所使用的第一代邊條翼又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別是在渦流產生的效率上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甚至哥特式邊條翼產生渦流的效率可以說是邊條翼的最強階段,比起近距離耦合鴨式氣動佈局也不會弱了太多。
當然,在F22這種透過機體折邊來產生渦流,也算是邊條翼的變種,不過效率上因為要兼顧到隱身效能,自然就有些不如哥特式邊條翼。
想到這裡楊輝激動萬分,這真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真是應了劉軍那句話,現在側板技術可以不用在十號工程這一棵樹上吊死。
不就是大邊條翼嘛,這有啥,咱們自己搞,需知後世界的殲七魔改到了梟龍這個階段,就用上了大邊條翼這個好東西,現在咱們正好就在魔改殲七,巴拉一下咱就能用上。
不過現在的殲七四、殲七五兩款飛機安排上大邊條翼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