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並沒有使他和聖公會的信徒和解。天主教的神父不喜歡他,新教的教區長也不喜歡他。面對最嚴肅的教義,他的不信奉宗教的情緒會幾乎毫不節制地爆發。有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去聽雅克曼·埃羅德牧師關於地獄的講道,講的十分精采,從頭到尾充滿《聖經》裡的話,證實了永罰①,肉刑,酷刑,罰入地獄,無情的懲罰,沒完沒了的焚燒,難以平息的詛咒,上帝的憤怒,上天的狂怒,神的報復,許多不容置疑的事情。他和一個教徒走出教堂的時候,有人聽到他低聲說:“您瞧,我有了一個古怪的想法。我認為上帝是仁慈的。”
這種無神論的種子是他在法國旅居以後帶回來的。
雖然他是格恩西島人,而且是相當純的血統,可是因為他的“不恰當的”頭腦,島上的人把他叫做“法國人”。他自己並不掩蓋它,他已經浸透了破壞性的思想。他那樣狂熱地造那隻汽船,那隻“魔鬼船”,就十足地證明這一點。他說過:“我吃的是八九年的奶②。”那可不是什麼好的奶。
此外,他還因此造成了一些誤解。要一心一意地永遠待在一些小地方這是很困難的事。在法國,要“保全面子”,在英國,要“受人尊敬”,寧靜的生活是以此為代價的。要受人尊敬,那就是說要遵守許許多多教規戒律,從嚴格地守主日③開始一直到規規矩矩地打領帶。
① 蒙洛西埃(1775—1838),法國作家,伯爵,所寫作品堅決反對耶穌會會士。
② 1815 年6 月18 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以南的滑鐵盧村,拿破崙率領的七萬二千名法軍同英將威靈頓(1769—1852)率領的七萬名英、荷、比、德聯軍展開決定性會戰,法軍大敗,6 月22 日拿破崙決定退位,以後被流放聖赫勒拿島。路易十八成為法國國王。
③ 布林蒙(1773—1846),法國軍人,本為保皇派,1800 年起與拿破崙合作,屢立戰功,但在滑鐵盧戰役前夕投靠普魯士人,又參加保皇派,後為路易十八效勞。
④ 萊希埃裡原想說:“做橋樑的中間人”,因為在法語“中間人”後面多加了兩個字母,成了“叛徒”。
⑤ 法語中兩者發音幾乎相同。
① 基督教認為犯大罪者,特別是有機會聽到福音但拒不信從者,死後靈魂將下地獄受各種極刑,永不得赦,稱為“永罰”。
② 指1789 年,發生法國大革命的一年。這句話意思是指萊希埃裡承認受到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③ 主日,基督教對星期日的別稱,教徒在是日“守安息”,專事宗教活動,不做其他工作。
“不要讓人家輕視”,這又是一條利害的規定。讓人輕視,這是開除出教的淡化了的說法。小城市是最容易產生長舌婦的地方,它們因為當地特有的惡意而出了名,這種惡意是從小型望遠鏡的小的一頭看見的詛咒。最勇敢的人也懼怕別人叫他廢物④。人們不怕槍林彈雨,也不怕狂風暴雨,但是在“傲慢太太”①面前卻只好向後退。梅斯萊希埃裡的頑固性要多於他的邏輯性。可是在這樣的壓力下面,他的頑固性也要屈服。他“把水放進了他的酒裡”,這是另外一種滿含潛在的讓步之意的用語,有時候不可明言。他遠遠離開教士,可是他並不非常堅決地對他們關上大門。在正式的場合和規定的教士訪問的時期,他會用一種令人滿意的方式接待路德教的主任教士或者天主教小教堂的神父。相隔很長一段時間,他有時也會陪伴黛呂舍特去聖公會的教堂。我們說過,黛呂舍特只是在一年中的四個大節日才去那兒。
總之,對於這些使他付出代價的妥協,他覺得很惱火,他不但沒有和教會里的人靠攏,而且他內心裡的反感更大了。他用更多的嘲弄來為自己出氣。他這個人並不厲害,只是在這件事上顯得有點尖刻。這一點沒有任何法子能改變他。
事實上是他的性格完全如此,所以只好將就下去。
所有的教士他都不喜歡。他帶著一種革命意味的不尊敬的態度。他很少區分這一種和那一種宗教儀式。他甚至不能正確地評價這樣一個偉大的進步:不要相信真在論②。他在這些問題上的短視竟使他看不出牧師和神父之間的差別。他會把一位尊敬的聖師和尊敬的神父搞混。他說:“衛斯理③並不比羅耀拉①好多少。”當他看見一個牧師帶著他的妻子走過的時候,他會轉過頭去。同時他嘀咕道:“討了老婆的教士!”說這幾個字時的荒唐的語氣是當時在法國才有的。他曾經講過,他最近一次在英國旅行,看到了“倫敦的主教夫人”。他強烈地反對這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