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素的視線凝在他的手上,語聲似若那傾注的茶汁,緩慢而悠然:“我那一盤只推出了一件事,便是此事的始作俑者,不在趙國,而在陳、唐。”
很含混的說法,卻又鮮明地將趙國摒棄在了懷疑物件之外。
在這件事上,秦素希望李玄度能夠站在她這一方。
雖然表面看來,趙國的嫌疑最大,可秦素卻堅定地相信,那位“無名氏”,一定不是趙國人。
若有這樣的手段,前世的趙國還打什麼仗?直接暗殺兩國皇帝不就得了?
再者說,還是那句話,如果真是趙國人策劃了這件事,為何不殺唐皇?為何不殺太子與中元帝?為何只殺了八皇子?
就像刺殺李樹堂一樣,秦素總覺得,刺殺八皇子之舉,也有著特別的含義。
“這倒是新奇。”李玄度若有所思的語聲傳來,將秦素的心緒扭轉到了此刻。
“李郎仍舊認為,此事系趙國所為?”她問道,視線凝在他的身上。
李玄度沉吟了一會,緩聲道:“這是明眼人一望便知之事。不過,被阿素這樣一說,吾卻又覺得,似也未必盡然。”
他說得很慢,似乎是一邊說一邊在理順思緒,泠泠絃音,此際聽來便如一曲《秋水》,緩而不疾,悠然出塵。
“表面看來,這一系列事件的得利者,應為趙國。可是,依我這些年來在……的經,許多事,不能只看表面。”他越說語速越慢,浸墨般的長眉漸漸鎖於眉心。
果然孺子可教。
秦素對他的回答十分滿意,便也忽略了他話中那些語焉不詳之處,漫聲介面道:“誠如李郎所言。越是看起來一目瞭然之事,便越有可能隱著什麼不可告人之目的。李郎還請勿忘,那位‘無名氏’謀劃的第一場刺殺,針對的是誰。”
“吾正想到此事,而這也是吾百思不得其解之處。”李玄度語聲沉凝,灰寂的眸底深處劃過了一絲茫然,“這位無名氏,先殺陳國太子府文官、燒燬公文,轉頭又將唐國八皇子殺了……所為何來?”
他的疑問,也正是秦素的疑問。
她能夠解答這疑問的一部分,然真正的原因,她卻仍舊弄不清。
不過,這兩個疑問,恰恰也是她堅定地認為“無名氏”不在趙國理由之一。
“無名氏”的第一次刺殺,解了太子殿下之危;而其第二次刺殺,解了大唐之危。
大唐不亂,則其與陳國的連橫之勢便不會散。
這兩次刺殺事件的最終得利者,皆在陳國。
“八皇子之死,亦極怪異。”心中忖度著,秦素輕聲說道,神情沉凝:“郎君應該已經知曉,此前,我以紫微斗數推出了貴國帝星殞落之格,而這異相的根源,便在八皇子的身上。結果,他卻死了。”
聞聽此言,李玄度的灰寂的眼眸裡,驀地劃過了一道光,介面道:“八皇子死,則,唐皇安。唐皇安,則……唐國安。”
秦素不語,只垂眸端詳著茶盞。(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351章 相對飲
李玄度此刻的神情已然變得格外沉肅,緩緩地道:“果然,這般一想,這兩次刺殺,倒真不能以一個趙國來論了。”
秦素仍舊未曾言聲,而是一臉的沉思。
接下來的話她並不好多說,只能沉默以對。而李玄度顯然也想到了別的什麼,一時間也未開言。
於是,馬車裡安靜了下來,兩個人各懷心事,皆是沉吟不語。
直待盞中的茶水完全冷卻,李玄度的語聲方才響了起來:“如今想來,這兩次刺殺,於阿素,於吾,皆是隻喜不憂。”
他的語聲不似方才肅然,卻是含著一分輕鬆。
的確,這兩次刺殺,變相地解了他們各自的困局,委實稱得上是好事。
秦素聞言,舉眸一笑:“的確如此。我方才便在想,你我在這裡苦思,實則大可不必。因為無論是包括李樹堂在內的一應文官,還是貴國八皇子。這些人一死,也算是解決了我們各自的麻煩。”
此時的秦素,並未諱言對李樹堂的殺心,對李玄度的身份也已經幾乎是明著說了,而李玄度卻也並不以為意,只漾動著眸子看向她,溫聲道:“是故,我與阿素也該放下憂慮,盡情開懷才是。”
秦素不由展顏笑道:“如君所言。”
二人同時舉起茶盞,遙遙相對,各自掩袖一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