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3部分

減少,手榴彈曾一度受到冷遇。直到1904年日俄戰爭中,手榴彈又在戰場上發揮了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塹戰壕的興起,手榴彈才得到了廣泛應用。

王辰浩知道在兩軍交戰時,有一種戰術稱之為區域性火力優勢,即交戰雙方在投入的兵力相等的情況下,哪一方的區域性火力強大哪一方將有更大的機會獲勝。

王辰浩在給北洋陸軍團級以上配備了大炮,營連一級配備了雷擊炮之後,在班排一級再次配備了手榴彈武器,真正做到任何步兵在不依賴炮兵的情況下也可以擁有大面積殺傷性武器。

北洋陸軍的大炮可以長距離攻擊敵人雷擊炮作為大炮的補充,彌補了中短距離的火力需要,但北洋兵器重工設計的幾款雷擊炮的最短打擊距離是五十米,進入五十米內的敵人怎麼辦除了用機槍和步槍攻擊外,這就是手榴彈可以派上用場的時候了。

手榴彈只能靠士兵的臂力投擲,一般在30米~70米,普通士兵被要求扔40到50米因為手榴彈的爆炸bō及範圍在25米左右,扔近了恐傷及自己。

50世紀以前,世界上主流手榴彈為德國土豆瑪莎式木柄手榴彈和英國菠蘿型米爾斯式手榴彈。

兩種手榴彈各有各的好處木柄手榴彈離心力強些,扔的遠一些:另外坡地作戰時,不易滾落三其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但人機結合差,不容易精確投擲,有爆炸盲點。菠蘿型手榴彈投擲精確,巷戰時反彈殺傷力極強,易於攜帶爆炸沒有盲點,殺傷力強但工藝較複雜,需要高階生產裝置。

北洋兵器重工兩條生產線都引進了,在經過比較之後,最終擴大了英國菠蘿型米爾斯式手榴彈的生產線,並加以改良。這得益於北洋兵器重工的先進áng裝置,具備生產工藝更加複雜的手榴彈。

北洋兵器重工改良後生產的手榴彈定型為光緒二十三年式手榴彈,因為手榴彈的彈體改成了鵝卵型,為了容易拿著而增加了彈體外殼上的凹凸不平,黑sè塗裝看起來像馬蜂窩,加上彈〖體〗內增加了鋼珠,爆炸時鋼珠四射攻擊敵人,像極了馬蜂蟄咬情形,因此別稱蜂窩或者馬蜂窩。

蜂窩式手榴彈的材質為鋼製彈體,全長9。5班米,寬5厘米,重445

克,裝藥量為50…60克T…N…J,引爆時間約5~7秒,bō及半徑27米,有效殺傷半徑7~10米。

由於王辰浩已經下令北洋兵器重工開始研製黑索金炸藥的矢規模工業生產了,因此蜂窩式手雷只有初期充填的是TNT炸藥,之後全部改為黑索金裝藥,使其有效殺傷半徑達到了10…15米。

手榴彈種類繁多,用途廣泛。每種手榴彈都具有不同的效能,可供士兵以多種方式完成指定的任務。一般來說,手榴彈大致分為鏤:殺傷手榴彈、照明手榴彈、化學手榴彈(包括燃燒、發煙、反暴亂、眩暈等種類)和教練手榴彈。

根據不同的作戰要求,北洋兵器重工生產的蜂窩式手榴彈也分為多種。但主要以殺傷手榴彈為主。殺傷手榴彈主要靠彈殼與引信元件破片的高速散射殺傷人員,也可用於摧毀或癱瘓裝備。

不過,蜂窩式手榴彈的威力巨大,其散射出大量的碎片、鋼珠會在距離爆炸點相當遠的地方仍具有殺傷力,因此是一種能給成群前進的敵軍造成傷亡的理想近戰兵器。然而,這種殺傷機理要求投彈計程車兵不僅自己要採取掩蔽措施,而且要特別注意己方其他人員的位置。稍不留神就會bō及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蜂窩式手榴彈還有一個可供調整爆炸威力大小,以用作不同作戰目的的方式,那就是北洋兵器重工在王辰浩的提示下,給蜂窩式手榴彈預備了各種馬甲。

所謂馬甲,就是在蜂窩式手榴彈的外殼上按照不同殺傷要求,套上一個金屬外套,金屬套可以是“藕斷絲連”的鋼鐵,使得爆炸威力增加。增加對敵人的殺傷力。

除了主要生產殺傷性手榴彈之外,蜂窩式手榴彈還有幾條生產線是生產照明手榴彈、化學手榴彈和燃燒手榴彈等彈種。

王辰浩沒少看美國大片,深知他那個年代的各種戰術都離不開各種裝藥用途的手榴彈。

其中,照明手榴彈用於在夜間作戰時顯示地形,可在數秒鐘內發出平均可達50000…60000標準燭光的強光。它們還可用作燃燒手榴彈,用於點燃乾草、樹葉或灌木。在沒有夜視器材的今天,照明手榴彈作為一種夜戰武器非常有用,因為它可使敵人突然致盲或者暴lù敵人位置,方便我軍攻擊。

化學手榴彈則是將蜂窩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