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部分

包括偷偷的靠近西班牙海域,將那裡的兩處巨大的海底沉船寶藏,它們一個是西班牙黃金船隊,另一個是英國黃金船,沉船裡都滿載著黃金珠寶。但他現兩處寶藏的位置在西班牙領海以內,有西班牙海軍在那裡巡航,因此很難下手。不得已,王辰浩只好先放棄這兩處寶藏,等待日後有機會再把它們弄出來。

艦隊各艦還有兩個月才能完成升級改造,王辰浩命林建章負責打理艦隊,李經方從旁協助。而王辰浩則帶領他的打撈隊橫渡大西洋前往美國,他要在美國人面前給日本上點眼藥水,不能讓美國和日本合作的太愉快了。同時,王辰浩也打算在美國撈些錢再回國,畢竟他現在獨自在養著一支艦隊,光每天的燒煤錢都是一個天文數字,不多賺些錢真的很難養活他們。同時,美洲海岸線附近也有幾處沉船寶藏,順道也一併都打撈出來。

六月底,王辰浩出前接到了許景澄的電報,電報上稱俄國海軍部增派了數艘戰艦開赴遠東,據稱俄國海軍部密電允許該艦隊向王辰浩的私人艦隊起攻擊,但這個訊息未經證實,只是猜測。

由於俄國海軍部對此嚴格保密,具體戰艦名字和效能並不清楚。但俄國海軍部**的官員還是被一些新聞記者們撬開了嘴,知道從波羅的海艦隊抽調了一艘戰列艦,一艘大型裝甲巡洋艦和兩艘防護巡洋艦開赴遠東作戰。

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戰艦數量很多,火力也很強大,但大多數都是低幹舷的淺海戰艦,在波羅的海使用還算合格,但並不適合遠洋航行,適航性極差。俄國海軍戰艦當中適合遠洋航行的戰艦屈指可數,戰列艦當中第一款可以遠洋航行的是加高了幹舷的偉大的西索亞(sisoiVe1iki)號戰列艦,該艦1891年開建,1894年建成,1895年6月服役波羅的海艦隊。

從“偉大的西索亞”號開始,是俄羅斯海軍走向藍水的轉折點。還需要著重指出的是,雖然“偉大的西索亞”號配備的火炮非常少(除了前後雙聯裝12英寸主炮以外,僅在左右舷安裝了合計6門6英寸副炮),但是他安裝的卻是新式的4o倍徑12英寸mode11895型主炮,在射程、貫穿能力上比之先前俄國戰艦所普遍配備的32倍徑12英寸mode11877型主炮有了長足的進步。

尼古拉二世上臺後的“大海軍”計劃第一步就是開工建造3艘“波爾塔瓦級”(po1tavac1ass)戰列艦,這是一種在設計上仿照“偉大的西索亞”號但是適度縮小後建造的小型戰艦,它在設計上同時參考了美國的“印地安納”級戰列艦。這種最初打算運用在波羅的海中的小型戰艦,在建造之初的假想敵是德國的新式裝甲巡洋艦。最基本的作戰使命是在波羅的海中保護航運線,驅逐並消滅德國海軍的裝甲巡洋艦。由於噸位減小,因此類似傳統的12英寸的主炮對於這種小型戰艦就顯得過於笨重了,因此俄國人自作主張安裝了1o英寸主炮。除了前後依照中軸線佈置mode11891式45倍徑1o英寸主炮4門以外,8門6英寸副炮全部被安裝在位於露天甲板上的4個炮塔之內,而不是採用比較傳統的舷側炮廓安裝。這樣一來也就避免了廓式副炮在惡劣海況因為海水沖刷而無法射擊的問題。同時在舷側裝甲帶上也開始全面採用“哈維法”進行硬化處理,裝甲的總體重量因為強度的提高而有所減少。

總的說來,“波爾塔瓦級”在火力上稍遜一籌(但是對於一艘標準排水量不到9ooo噸的小型戰列艦來說似乎也足夠了),航海效能良好,惟獨穩定性卻有所欠缺。究其原因是其塔式副炮設計實在有些得不償失,因為該級的設計初衷就是以獲得比較良好的穩定性和適航性為前提的,但是甲板上擁有裝甲保護的副炮塔的存在,卻使得船體上部的重量明顯增加了,那麼對於這艘小型戰列艦來說穩定性下降也是再所難免的。

稍後於1894年僅建造一艘的“瑞塔斯羅夫級”(Rotis1avc1ass)可以視為“偉大的西索亞”之修改型縮小,主要的改進是副炮、取消了炮塔設計回到了傳統的廓式,兩舷各3門。這一改進也獲得了回報,由於船體上部重量明顯下降,“瑞塔斯羅夫”不論是航海效能還是穩定性都堪稱優良。值得一提的是,這艘戰艦還被俄國人實驗性的安裝了重油煤炭混燒鍋爐,但該艦目前服役於黑海艦隊,以土耳其帝國目前對俄國的態度來看,該艦出不了黑海。

俄國只派了一艘戰列艦,那麼肯定是噸位最大火力最猛的,這符合俄國人死要面子的心態,王辰浩據此斷定應該是西索亞號。

至於大型裝甲巡洋艦,俄國目前能夠進行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