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1部分

10月22日,門的內哥羅軍隊與為數2萬人的塞爾維亞伊巴爾部隊共同對sè雷斯北部和阿爾巴尼亞北部的土軍進攻保軍越過保土邊界向南推進。位於保軍集團右翼的第集團軍擊退上軍。在左翼作戰的保軍第一、三集團軍在多次擊退婁軍後,於10月22~24日在基爾克基利塞(洛澤格拉德)附近擊潰土軍第三軍,開始向南推進。10月29日至11月3日,在盧累布林加茲發生jī烈交戰,土軍第四軍被擊潰。土軍倉促退卻。

10月24日塞爾維亞各集團宥發起總攻,馬其頓的土軍集團被粉碎。在馬其頓南部希軍於11月1、2兩日在葉尼傑附近獲勝,向薩洛尼卡展開進攻,該城守軍於9日投降。

希海軍封鎖土海軍達達尼爾海峽出口,實施了奪取愛琴海諸島嶼的戰役。11月28日,阿爾巴尼亞宣佈獨立。但盟軍爾後的幾次軍事勝利並不符合一些大國的利益。俄國在支援巴爾幹國家的同時,又擔心保軍進抵伊斯坦布林不利於自己解決黑海海峽問題。德國和奧匈帝國則認為塞爾維亞和希臘是站在協約國一方的,因此不希望它們強大,卻把土耳其看作是自己潛在的盟邦,因此竭力防止奧斯曼帝國覆滅。

在各大國的壓力下,1911年12月,奧斯曼帝國與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簽訂了停戰協定。

1912年1月23日,奧斯曼帝國發生政變,新政府(青年土耳其黨)拒不接受和約條件。2月3日,巴爾幹聯盟各國重新開戰。奧斯曼帝國在接連遭到幾次失敗後,於4月簽訂第二次停戰協定。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以簽訂《倫敦和約》而告終。根據這項條約,奧斯曼帝國喪失了它在歐洲的幾乎全部領土吧爾幹各國人民擺脫奧斯曼帝國壓迫的願望得以實現。

1912年6月29日至8月10日,以保加利亞為一方,塞爾維亞、希臘、羅馬尼亞、門的內哥羅和奧斯曼帝國為另一方進行了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它是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原有盟國之間矛盾jī化的結果,失去亞得里亞海出海口的塞爾維亞,要求馬其頓償付賠款。希臘也希望犧牲保加利亞(當時保加利亞已收回大部分土地)以擴大自己的領土。羅馬尼亞向保加利亞提出對多布羅加的領土要求。

在奧德同盟的唆使下,保加利亞於1912年6月29日夜間,對馬其頓的塞爾維亞軍隊與希臘軍隊採取軍事行動。保軍各集團軍的進攻受阻,塞軍進行反擊突破了保加利亞第四集團軍陣地。戰鬥繼續到7月6

日,保軍被迫撤退。

10日,羅馬尼亞對保開戰,未遇什麼抵抗。21日奧斯曼帝國撕毀《倫敦和約》,與保軍作戰,佔領埃迪爾內。保加利亞在全面潰敗的威脅下,於凹日宣告投降。根據1912年《布加勒斯特和約》保加利亞不僅失去已收回的大部分領土,而且喪失了多布羅加的南部。1912年保、土簽訂的《君士坦丁堡和約》又迫使保加利亞將埃迪爾內歸還。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的結果是巴爾幹半島的力量重新改組:羅馬尼亞脫離1882年三國同盟,而與協約國靠近,保加利亞則加入德奧同盟。

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王國像扎進奧地利身邊的一根刺幾乎把領土擴大了一倍,1912年夏季,奧地利秘密地向它的盟國建議採取一些措施來抑制塞爾維亞。可是德國和義大利拒絕採取行動。這些都成了加劇了地區矛盾。

巴爾幹戰爭導致國際矛盾的進一步jī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吧爾幹各國在戰後矛盾也進一步加深,為帝國主義大國繼續幹涉和控制巴爾幹提供了可乘之機為帝國主義世界戰爭埋下了導火線。

巴爾幹戰爭之後各帝國主義國家加緊了軍備競賽,大量徵集兵員,研製和生產各種新式兵器,軍費大幅度增加。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奧兩國軍事預算達140億馬克協約國軍事預算也達馬克。兩大軍事集團各自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制定作戰計劃…力圖先發制人。德國總參謀長毛奇曾經說:“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對於我們,戰爭越快越好。大戰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中華帝國在巴爾幹戰爭當中,一直嚴守中立,位於塞普勒斯的海軍基地成為向巴爾幹戰爭各國出口軍火的集散地,中華帝國在巴爾幹戰爭中向交戰雙方都出口武器裝備,大發戰爭財。

發生在巴爾幹的兩次衝突,使本就緊張的局勢更為惡化,也使得早以躁動不安的巴爾幹火藥桶名副其實。1908年奧匈帝國認為土耳其爆發的〖革〗命是一個機會,乘機吞併了bō斯為亞和黑塞哥為那。這就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