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8部分

上。

同時期的歐美國家還未裝備這種鋼盔,中華帝國擁有遠見知名的皇帝王辰浩極力推動鋼盔裝備給部隊使用。因為戰場上殺傷力最大的是亂飛的彈片和尖銳碎片,使用頭盔防護頭部,可以有效避免這類殺傷。對於子彈來說,只要不是垂直命中鋼盔正面,鋼盔的弧型表面基本上會把子彈彈開,從而保護人員安全。

另外,王辰浩也要求陸軍部研發軍用防彈背心,如果不是當前的工藝水平還無法跟21世紀相比,現在中華帝國的每個士兵都穿上防彈背心了。不過,王辰浩提出的構想已經在陸軍部紮根,已經有這方面的材料專家們在研究了,只不過還沒有成功而已。

其他各種單兵裝備基本上和以前一樣,沒有太大變化。唯一讓陸軍士兵們不理解的是,他們領取裝備的時候,多了一套防毒面具。由於毒氣作戰一直被帝國陸軍高層嚴密封鎖訊息,因此普通官兵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毒氣作戰這一說。但是他們都被告誡,一旦發現空氣或者呼吸異常,就要及時帶上防毒面具。

武器方面,帝國士兵使用的步槍已經換裝了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該步槍由北洋兵器重工美籍槍械專家加蘭德研製成功,並獲得陸軍部的青睞,使其成為中華帝國光華十年陸軍武器換代計劃中的制式步槍。而跟他同臺競爭的北洋兵器重工首席槍械設計師勃朗寧的m10式自動步槍遭到淘汰。

由於中華帝國計程車兵作為東方人的體質較西方人弱,從一開始使用的毛瑟95步槍開始,中華帝國陸軍士兵都要付出相當的汗水來攜帶。當時世界上使用的普通步槍子彈使自動步槍連射時後坐力很大,很難控制精度,而且重量大,東方人的體質攜帶困難。於是,中華帝國光華十年的軍備大換裝對武器的第一條要求就是重量必須輕便,其次是火力猛,再次是成本控制。

而勃朗寧為帝國陸軍士兵研發的m10式自動步槍重量達到了9公斤,雖然火力相當的猛,可以連發20發子彈,但是步兵攜帶太過困難,不適合做單兵武器。

這時,剛剛被北洋科技從美國春田兵工廠挖牆腳請來的加蘭德,他主意到中華帝**方對輕便步槍的迫切要求,於是他立即拿出了他精心研製了很久的一款步槍,這邊是加蘭德m1步槍,一種重量輕於4公斤的半自動步槍。

加蘭德設計的m1步槍,最初採用的導氣裝置在槍管上並無導氣孔而是在槍口裝一個套筒式的槍口罩,當彈頭被推出膛口時,部分火藥燃氣透過槍管端面與槍口罩之間的空隙進入活塞筒,推動活塞向後〖運〗動。這種導氣方式的缺點是活塞筒與槍口罩連線不牢固,刺刀裝配不穩,準星移動影響精度。

經過陸軍部的測試後,伽蘭德被要求重新設計,他改進了步槍的導氣裝置,改成為在槍管下方開導氣孔的導氣裝置。擊錘打擊擊針使槍彈擊發後,部分火藥氣體由槍管下方靠近末端處一導氣孔進入一個小活塞筒內,推動活塞和機框向後〖運〗動。槍機上的導向凸起沿機框導槽滑動,機框後坐時帶動槍機上的兩個閉鎖突筍從機匣的閉鎖槽中解脫出來,迴轉實現解鎖,槍機後坐過程中完成拋彈殼動作同時壓倒擊錘成待擊狀態。槍機框尾端撞擊機匣後端面,由復進簧驅使開始復進。機框導槽導引槍機上的導向凸起帶動槍機轉動,直至兩個閉鎖突筍進入閉鎖位置。復進過程中完成子彈上膛,槍機閉鎖。機框繼續復進到位,槍又成待擊狀態。相對於同時代的後拉式槍機步槍,m1加蘭德步槍的射擊速度有了質的提高。

尤其對於中華帝國陸軍計程車兵們,他們在戰場上經歷了近代多場大規模會戰,深刻體會到步槍連發所帶來的巨大優勢。在戰場上其火力優勢可以有效壓制手動裝填子彈的步槍。

m1步槍供彈方式比較有特sè,裝雙排8發子彈的鋼製漏彈夾由機匣上方壓入彈倉,最後一發子彈射擊完畢時,槍空倉掛機,彈夾會被退夾器自動彈出彈倉,會發出聲響,提醒士兵重新裝子彈。

作為半自動步槍,中華帝國陸軍部對其彈倉容量還嫌太少,要求改進至10發。同時,中華帝國陸軍部大臣段祺瑞在跟帝國皇帝王辰浩談及步槍彈藥時,曾經提出打造屬於中華帝國自主口徑的步槍彈藥,以區別歐美各國的主流彈藥口徑。

以前,中華帝國沒有這種工業能力,無法自己生產獨立型號的彈藥。如今中華帝國工業體系健全了,工藝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行列,因此確實需要一種代表〖中〗國的新式彈藥口徑標準。

在這方面,段祺瑞自然是兩眼mō黑,找不到那款步槍彈口徑適合〖中〗國陸軍。但王辰浩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