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3部分

五、第六、第七巡洋艦分隊基本上都由一等巡洋艦編成,萊昂斯認為英國的二等和三等巡洋艦已徑過時了,根本不是中華帝國海軍的對手,所以他把14艘正義女神級二等巡洋艦,5艘光明女神級二等巡洋艦,搬馬拉松級三等巡洋艦等從主力艦隊分離出去,編為港口防禦艦隊,負責防禦港口。

儘管這樣,萊昂斯深深明白,他手裡的英國艦隊固然可以跟中華帝國海軍打一仗,但是取勝機會不大,因此他的突圍計劃是準備等到印度洋艦隊趕來增援時,裡應外合跟中華帝國海軍來一次決戰。

中華帝國同英國的核心利益衝突區就在香港島,因此一旦中英開戰,香港島的爭奪戰必將是重點。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中〗央政權的管轄之下。

香港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曾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不惜以鴉片戰爭來從滿清政府手上奪得此地以便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從而展開了香港成為殖民地的歷史。

香港全境的兩個部分(香港島,九龍)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兩個不平等條約。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只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

在中華帝國全面推行禁菸禁毒之際,在香港的〖中〗國人卻依然遭受著鴉片的毒害。在190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對香港是這樣描述的:“香港婁維多利亞港常給人一個生氣勃勃的印象,在一日之內曾經有多達240響禮炮鳴放,首府「維多利亞」人口超過166000,其中6000是歐洲或美國人。鴉片仍然是香港注小鎮的經濟命脈,因為香港沒有製造業。”儘管中華帝國跟英國多次交涉香港主權和鴉片等問題,儘管廢除了大部分中英不平等條約,但是英國方面一直拒絕交出香港島和九龍兩地,更是拒絕在香港禁菸緝毒,由此也成為中英矛盾的焦點問題,大戰的導火索。

早在兩年前中英關係緊張開始時,英國香港總督府就根據1903年《香港島防衛大綱》規定,由1903年2月起,香港便開始展開其預算高達五百萬英榜的防禦計劃。1904年底,剛上任的港督艾斯頓爵士(

tn)認為香港難以防守,曾建議香港列為國際公共租界區,作為不設防城市,依靠國際力量阻止中華帝**事入侵,並停止所有防禦計劃,但遭英國議會好面派的反對,認為香港一定要保衛。

所以,香港的防禦計劃繼續進行。1905年7月,越來越緊張的中英關係,導致港英政府透過了《緊急條例》,表面上保持跟中華帝國的聯絡,實際上積極備戰。

港英政府開始規定英藉成年必需入伍保安團,又透過條例港督可隨時徵用市民財產,主要包括樓宇及汽車。10月末加拿大來了一船援軍,因其軍隊訓練不足,對防衛香港作用不大。不過,雖說加緊備戰,幅度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在艾斯頓爵士上任港督的時候,香港僅有英兵和印籍英兵約11000人,再加上本地保安團1387人。此外,在他上任以前,英軍駐遠東三軍總司令曾向英國首相請示,要求增兵香港佈防,但英國首相認為香港根本無險可守而加以拒絕,由此可見,香港在中英戰爭爆發前夕,防守仍然十分脆弱。此後艾斯頓爵士亦未有任何進一步的增兵行動。

香港的防禦計劃包括香港島及九龍多處,以及維多利亞港的東西入口,並均建立了多座重炮及口徑16寸的巨炮,港島沿岸建立70多座機槍堡,港島沿維港北岸滿布鐵絲網,大海也滿布鐵鏈,只留青洲琉璜海峽供船隻出入。香港島的山頭亦建立了多座碉堡及掩蔽體,例如渣甸山上有搪機槍堡,對阻撓中華帝**前進發揮了很大作用。

就在中華帝國海軍偷襲新加坡港後數小時,即光華5年(1905)11

月1日香港時間早上8時,由段芝貴所指揮的中華帝**(第23軍)以工兵及步兵作先遣部隊一共五萬軍隊從深圳進攻香港。負責防守香港的包括有英國、加拿大、印度士兵和香港華人保安團,總共約一萬五千人。

然而英軍自始即處於非常不利的的位置。中華帝**不單在陸上有數量上的優勢,而且擁有飛艇和戰鬥機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