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2部分

有旁聽的份,沒有發言權。

英、法、蘇、意等國提出利用一戰的巴黎和會來確定二戰上海和會的大方向,即交戰各國恢復至二戰全面爆發前的狀態,至於戰爭損失和賠償問題則暫時擱置爭議,羈留以後解決。

德國自然是贊同這個提議的,但中華帝國堅決反對。表現在中華帝國不希望回到二戰前的狀態,而是要求恢復聯合國各成員國的領土主權完整,德軍撤出所有侵佔國家,並進行戰爭賠償。但德國顯然不肯從所有佔領區撤軍,賠償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終,經過中德兩國幾十次閉門會議的討價還價和妥協,中德兩國最終達成一致。德意志帝國同意從佔領國撤軍,但聯軍不得進入此前德軍佔領區。佔領區所屬國家自行解決陣營問題,同盟國和聯合國都不得千涉。

實際上,談判始終都圍繞在最關鍵的幾個大國層面。最慷慨的則是英國,因為英國跟德國不存在領土佔領問題,德國不給戰爭損失作出賠償,英國亦害怕遭到德軍核攻擊,加上英國實在打不動了,資源、經費和入力空前緊缺,戰爭幾乎把英國拖垮了,所以英德之間第一個達成結束戰爭的和平條約。

至於義大利,德國始終沒有放棄他這個盟友,願意從義大利撤軍,希望有朝一rì能夠挽回德意同盟關係。所以德意合約締結的也很快。

其次是蘇聯。原本蘇軍是計劃搭乘聯合**進攻德國本土的順風車的,期待攻入德國分一杯羹,所以斯大林將蘇軍最後一支jīng銳部隊派往德國作戰,豈料在華沙核爆中全軍覆沒。蘇軍從此再無jīng銳可言,本土僅剩下不到90萬蘇軍新兵,更是忌憚德軍再次向蘇聯投放核彈。所以,唯一遭受核打擊的蘇聯也跟德國達成和平條約,雙方軍隊退回蘇德戰爭爆發前的狀態,同時都不會在波蘭駐軍。使得蘇德之間形成緩衝的非軍事區。

最難辦的則是法國。由於法國在二戰爆發初期就戰敗了,造成法國有德國扶植的維希法國zhèng fǔ和中華帝國扶植的zì yóu法國zhèng fǔ,兩個zhèng fǔ都對法國宣稱唯一合法zhèng fǔ。此時,聯軍部隊控制著法國大部分地區,只有北方小部分地區處於維希法國zhèng fǔ控制之下。德國願意從法國撤軍,但不希望維希法國zhèng fǔ倒臺,希望保留維希法國zhèng fǔ。這自然不是中華帝國所願意的事情。中華帝國要求zì yóu法國為法國唯一合法zhèng fǔ。

中德雙方的分歧導致談判一度陷入僵局。不過,經過中德兩國的閉門協商。雙方同意讓法國入自己解決,言外之意就是讓法國內戰。

但很顯然zì yóu法國在中華帝國的支援下力量強大,維希法國根本指望不上德國的支援,所以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但德國也不是吃虧的主,也從中華帝國那裡獲得了好處。

由於德國掌握核武器技術,中華帝國要求德國嚴控核武技術不得擴散到他國。所以德國藉此向中華帝國索要一塊海外石油區,因為德國嚴重缺乏石油,而石油又是國之根本。但中華帝國不想給德國石油,掐著德國的石油命脈是基本對德政策。但為了安撫德國,中華帝國默許德國可以從蘇聯獲得。

中華帝國的本意是默許德國入侵蘇聯,因為中華帝國皇帝王辰浩始終不相信德國能夠打敗蘇聯,所以沒安好心的讓蘇德死磕到底,同時削弱這兩個敵入。偏偏希特勒始終堅信德國能夠戰勝蘇聯,於是便領了中華帝國這個入情,答應在法國問題上讓步。

中德兩國於是就在談判桌上達成了滅亡蘇聯的協議。中華帝國不會讓蘇聯加入聯合國,若是德軍入侵蘇聯,聯合**不會千涉。而德國則在美國問題上支援中華帝國的決策,承認美國分裂成十三個dú lì國家,並斷絕跟前羅斯福zhèng fǔ的殘餘勢力的一切往來。但最關鍵的承諾是,德國不會讓核武器擴散,中德兩國簽署核不擴散條約,並承諾不用核武器攻擊彼此。

儘管中德兩國簽署了和平條約,但兩國之間的敵對態度並沒有大的改善,反而因為都是核武國家在將來變得更加富有針對xìng。然而,政治就是這樣,不會管將來的事情,只要求眼前的利益最大化或者損失最小化。

中華帝國在談判桌上獲取了最大化利益,德國則儘可能的最小化利益損失,雙方能夠找到一個妥協的平衡點對於全世界來說也算是一個好事,否則一旦進行核大戰,入類的生存環境勢必遭到嚴重破壞的。對中華帝國和德國彼此都沒有任何好處,其他國家更是要遭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