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軍事,中華帝國在1941年底的經濟總量佔全世界的53%,工業總產值佔全球的45%,是德國工業總產值的三倍,比整個同盟國的工業產值的總和還多。這還是在中華帝國沒有完全進入戰時經濟模式的情況下的結果,如果中華帝國進入戰時經濟模式,5億人口所創造的工業總產值將是非常恐怖的。
不過,此時的中華帝國經濟有一個非常嚴重的瓶頸,那就是貨幣供應量一直無法滿足市場貨幣需求量。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這種情況每天都在加劇。一方面因為中華帝國大規模出口各種物資,西方歐美國家都急需各種戰爭物資,但中華帝國只收取龍幣和真金白銀。而這種交易迫使各國不得不用本國廉價的礦產資源、人力資源和農產品資源出口給中華帝國,以換取中華帝國的龍幣。
這種經濟的快速迴圈加劇了龍幣供應量的不足,而中華帝國國會亦在龍幣和黃金嚴格掛鉤問題上持不同意見,黃金本位制已經在衝擊中華帝國的經濟發展了。
光華四十一年,中華帝國廣義貨幣流通量為8萬億龍幣,其中用於國際流通的龍幣就佔了3萬億。而全年中華帝國用於交易的龍幣缺口高達2。6萬億,從歐美各國獲取的黃金和白銀只能補充1。1萬億龍幣,另外1。5萬億龍幣的交易實際上是以物易物和賒賬的形勢進行的。這給帝國經濟發展帶來了障礙,賒賬形勢也會造成相當的風險。
另外,戰爭期間,各國對於中華帝國的各種專利費的上繳基本上停滯了。尤其最大的交流電專利費。而且各種軍事裝備實際上各國都在進行仿製生產,各國zhèng fǔ皆以軍事保密為由拒絕透露具體數量,這筆專利費也因為戰爭關係而無法查清楚,使得中華帝國的專利費收入大幅度減少。
各國zhèng fǔ幾乎不約而同的向中華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