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漢人逃過安南兵捕殺,冒死嚮明軍報信,因明軍水師來往不定,報信人便往北奔山南,恰值第十二鎮鎮將牛根生指揮所部兩旅兵欲奪取山南城,聞知安南人正大舉殺害漢人後,牛根生大怒,立即發兵攻打山南城。於城下擊敗山南鎮守鄭榳糾結的數千烏合之眾,越城而入,令城中漢人自出,隨後全城慘遭焚掠,死傷安南軍民十數萬人。屠殺與大火直持續了三天,嚇得山南附近寶州士商惶恐萬狀,派人嚮明軍交納一百萬兩贖城費,免於明軍破城。(未完待續。)
第六百七十八章 驕橫明軍
山南城被屠之後,山南府所轄各縣均被明軍暴行震住,當地官員紛紛派兵約束境內,不許對漢人進行仇殺,同時士紳商人花重金請漢人出面前往明軍處說和,仿寶州例以贖城費用換取縣境安寧。對此,明軍欣然笑納,除錢糧以外,另要安南地方各縣提供500至1000不等的青壯勞力以供大明僱傭。
僱傭時間為三年,屆時結算工錢使人回鄉,大明保證僱傭之安南工人人身安全。同時,明軍還提出條件,鑑於前陣安南大規模屠戮漢人無辜百姓,為防此事再次發生,當地漢人聚居處當成立保安隊,擇漢人青壯授以武器以求自保之力。漢人保安隊之錢糧供應開支,當由安南地方負責,以示懲戒。
若單是給錢給糧便罷了,明軍還要人,更過份的還要武裝治下漢人,這條件不是喪權辱國、埋下大禍是什麼。
山南各縣安南官員也不是傻子,當然知道明軍沒安好心。所以9個派人來洽談的縣只有3個捏著鼻子同意了明軍要求,其餘要麼是怒聲指責,要麼是不置一言。結果短短數天之內,明軍又打破兩城,盡如山南府城例被屠戮一空。於是,苦等中央援軍未果,自身又無力保家衛國的安南地方官員們紛紛再次派人攜帶大量酒食前往明軍駐地犒軍,隨後,便各自簽下條約。這些條約被明軍統稱為地字約,即非鄭氏中央所籤條約,不具備法理性,但大明講究禮信,為免兩**民再有傷亡,對簽署地字約的安南地方一視同仁。
在山南各縣安南地方官員的“配合”下,安南人民大規模反抗侵略軍的壯舉被鎮壓,無數青壯男丁在家人的哭泣下被安南官兵用繩子捆綁送往明軍營地。山南境內的漢人因為明軍的支援,也紛紛組建保安隊,一方面自保,另一方面卻又配合明軍和安南官軍鎮壓境內安南人的反抗力量。
山南境內還未徹底平定時,牛根生又率部進犯清化。因南方河靜屠漢風潮越演越烈,已經波及到北方諸府,安南漢人為求自保,紛紛組織起來反抗安南官府,約請明軍相助。僅河靜一地,便有兩萬多漢人聚眾結社,乞求明軍給予軍械幫助。清化府,有漢人龐炳德拉眾數千攻陷縣城,響應明軍。
對於各地漢人反抗力量,趙自強傳下命令,各部必須無條件支援援助,若願意歸納,即加以改編為太平軍,不願歸納者,發給繳獲安南軍械,使其有自保之力,替明軍掃蕩剿滅佔領區內大小安南反抗組織。而對願意花錢消災的安南地方,則效仿山南例處置。
七月初四,第十二鎮攻陷清化平湖城,發起清化之戰。安南鄭氏清化鎮守官李化成戰死,在明軍屠城威逼下,清化統領鄭德開城投降,至此,山南、清化兩鎮首府均為明軍佔領,升龍府同南方聯絡被明軍切斷。此後,水師鄭成魁部又入錦羅江,以戰船43艘,水兵3000、陸軍600及安南漢人反抗軍4000餘溯江上犯,準備切斷安南內陸交通大動脈湄公河。7月9日,明軍發起德慶之戰,遭安南鄭軍頑強抗擊,被擊斃擊傷169人後攻陷德慶。
北路周勝部在得到海陽水寨增援的1000水兵和第十一鎮緊急調去的600陸軍後,開始向廣寧進軍。明軍將大量艦炮拆下帶到岸上,憑藉強大的火力一下便突破廣寧鄭軍防線,軍心士氣大漲,氣焰十分囂張,叫囂“先下廣寧,後下太原,直取升龍!”
廣寧境內漢人雖然沒有遭到鄭軍屠戮,但也紛紛起來效仿南方,或組織武裝力量反抗安南官府,或投奔明軍,或充為嚮導,或提供錢糧。
鄭氏廣寧鎮守官黎子元為文官出身,經陣便怕,見明軍再次來攻,且一下就突破了鄭軍防線,嚇得在鎮守府內惶惶不可終日,每日所做便是不斷派人到京中活動,試圖能夠從廣寧調離。黎文元無能,統領大將閔文蓮在部下的支援下接受了廣寧兵馬指揮,針對明軍來犯路線,部署東西兩路防線,其中西路防線以安子山為依託,最為險峻。
安子山,位於廣寧府城以南60裡,海拔852米,因地勢險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明軍突破鄭軍防線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