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
朱棣答道:“是潘安。”
“潘安?”身邊將士均是一臉茫然,表示沒聽過這號人物。
張玉皺眉道:“朝廷軍中有叫潘安的將領?”
“沒有。”朱棣搖頭,“他原本是錦衣衛校尉,懿文太子薨後,先皇為了保護皇長孫的安全,將他調去守衛武英殿。他一直跟隨皇長孫身邊,兩人感情甚篤。後來先皇駕崩,皇長孫登基即位,他便成了皇上身邊最為倚重的侍衛。這個人武功高深,謀略過人,不似李景隆之流。看來這次我們得好好想想對策了。”
朱權聽到這裡不禁有些驚訝:“四哥也鮮少在應天出入,怎麼對皇帝身邊的內臣也這麼瞭解?”
朱棣看他一眼:“父皇駕崩後,我們回京奔喪,不都被攔在了半路?當時在淮安攔我的就是他,所以對他印象深刻。”
“朱允炆竟然派他來攔截你?看來這小子有點本事。”
朱棣點點頭,沒說話,轉身離開了前線,走回帥帳。
張玉朱權還想說什麼,朱棣卻擺擺手讓他們下去,說是自己要好好想想。
兩人沒想到,朱棣這一想,就去了半個月,卻依然沒想出啥好計策來。
太祖皇帝的牌位一直在城牆上掛著,燕軍不撤,牌位就不撤。潘安知道硬打,是肯定打不過朱棣的。所以才想出這麼個大膽的損招兒。雖然把太祖皇帝的牌位就這麼一直掛著,也叫大逆不道。但較之於丟了濟南城,孰輕孰重他自然是知道的,所以他這架勢就是要跟燕軍打持久戰。而燕軍遠離北平,所帶糧草有限,總有拖不下去自動退兵的一天。
朱棣知道他打的什麼主意,但要他看著太祖皇帝的牌位還一意孤行的攻打濟南,他也實在是做不到。而水淹濟南的法子自然也不能真的用,所以想來想去就倆字兒——“沒轍”。
無奈之下,朱棣寫了封信回北平,問軍師道衍,有何良策。
五日後,收到道衍的回信,只有短短几個字:“暫還北平,以圖後舉。”
意料之中的回覆,朱棣倒是沒有太多驚訝。大軍從離開北平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三個多月時間,再這麼拖下去也不是辦法。唯今之計,恐怕只有暫時退兵了。
於是,當日,朱棣便下令全軍拔營退兵,返回北平。
燕軍撤退,濟南城內一片歡聲雷動。
潘安站在城門之上,看著燕軍退去的身影,疲倦的臉上,終於露出連月來第一個真心的笑容。
陽光明媚,和風習習,湛藍蒼穹高遠得沒有一絲雜質。
抬頭望去,刺目的光線讓他不由得眯起雙眼。在那白雲之中,他突然看到朱允炆燦爛的笑臉。
他彷彿聽到他在說:“潘安,朕果然沒有看錯你。”
“皇上。”潘安嘆息一聲,“臣,終於為你守住濟南了。”
可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的是,朱棣的大軍到了北平門口,竟然沒有進城,而是轉了個彎兒,直襲遼東。
在王府等著朱棣回來的道衍百思不得其解,這還是第一次,王爺沒有聽他的意見。他到底想做什麼?
疑惑的目光指向朱高熾:“殿下知道王爺的意思嗎?”
朱高熾微微一愣,隨即一聲苦笑,在道衍不明所以的目光之中,起身走出廳堂。
他明白,他怎麼能不明白。他不願回來,只是不願意見他而已。
朱高熾突然很想落淚。可一想到是自己一步步將他推離,竟找不到任何落淚的理由。
而兩個月後,一封帶血的戰報傳回北平,朱高熾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悔不當初。
軍報是朱權親自寫的,上面說燕軍突襲遼東成功,士氣再次高漲,一鼓作氣攻下承德、興隆、薊縣,渡直沽,經廊坊直取滄州,再次向山東挺進,在東昌與潘安、盛庸所率朝廷軍正面交鋒。一場決戰下來,燕軍傷亡前所未有的慘重。張玉力戰而死,朱能為救張玉身受重傷。沐晟、觀童中了敵軍埋伏,險些喪命。朱棣率兩萬騎兵突圍,高煦深陷敵陣,朱棣為了救他,隻身衝入戰圈,身中毒箭被朝廷軍衝散,生死不明……
作者有話要說:東昌之戰在下章會有個簡單的說明……重要的是,咱家熾兒馬上就要去找他家老爹啦!期待興奮中……離離還有三天放假,不上班就保證日更。親親放心哈。這個文打算儘快完結,因為最近一直在準備新文。偽三國(就是架空一個跟三國差不多時期的朝代),是跟青鳥的聯文,我們把中國歷史上所有牛B的帝王都穿越到了那個時代,讓親親們見識見識啥才是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