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池,不僅宮殿重重,樓閣櫛比,並圍以10米多高的城牆和50多米寬的護城河,連哪個地方該安排多少的哨崗守衛,都標註得清清楚楚,設計的巧妙和角度,用心和精緻,足以上所有時代的設計師汗顏。
朱高熾看著那副圖紙,簡直是歎為觀止,張著嘴巴半天沒有合攏。
揚起頭時,朱棣正一臉得瑟的看著他:“如何?”
“好,真是太好了。”朱高熾除了說好,再也說不出任何形容詞來。因為再花俏的形容詞,在這副圖紙面前,也形容不出一絲半點兒的氣勢來。
朱棣滿意的點點頭,緩緩收好圖紙,站在他旁邊,看著風起雲湧的天際,深深吐出口氣:“熾兒,此城建好之際,就是父皇遷都之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父皇不會對天下百姓食言。”
“我相信你。”朱高熾伸手握住他的手,微微用力,以行動告訴他,無論發生任何事,無論遷都有多大的阻礙,他都一定會站在他身邊。
朱棣沒有說話,只是轉過頭,與朱高熾相視而笑,將他攬入懷中,緊緊相擁。
天邊翻滾的烏雲被疾風吹散開來,燦爛的陽光終於衝破雲層的阻礙,萬道金光在頃刻之間鋪灑開來,替靶場之上相擁的兩人,鍍上一層金屬的鎏光,如同一尊完美的塑像,直到地老天荒。
幾天後,朱棣和朱高熾回到了應天,而北平紫禁城的建設也緊鑼密鼓的開始動工。
道衍跟他們一起回到宮中,負責修書的工程。
同時,朱棣也開始與朱高熾及一眾大將商量,出兵安南的事務。
說到這個安南,那也真是讓朱棣頭疼的一個問題。從他登基到現在,就沒有一個時候消停過。
安南在太祖皇帝朱元璋在位時期,已經是大明朝廷南邊的一個附屬小國,原本的國王姓陳,但國家的大權卻被一個姓黎的大臣掌握在手中。後來朱允炆當了皇帝,表現得太過羸弱,那個黎姓大臣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裡,竟然公然發動政變,將國王設計害死,殺了陳氏王族,自擁為王,改了國名為大虞,自己也改姓了胡。
他要當國王,按照規矩得向大明朝廷請示,可那個時候朱棣的“靖難之役”打得正不可開交,朱允炆根本沒那心思管他,他當國王的事就這麼擱置了下來。直到朱棣靖難成功,登基稱帝,他又上書請求封他為王的事情。
朱棣也不瞭解是怎麼回事,他只知道之前的國王是姓陳的,突然冒出來個姓胡的,他也有點懷疑。於是派了禮部的官員去查,可安南已經北胡氏掌控了,自然查不出什麼結果來。更何況,陳氏皇族已經死了好幾年,安南的百姓也已經漸漸認可胡氏當國王了。朱棣那時候剛剛登基,想的是以安穩為主,也就順水推舟做了個人情,讓胡氏做了國王。
可前段時間,一個效忠安南前國王的舊臣喬裝打扮成商人,逃到了應天,向朱棣說了現在的國王胡氏設計殺害國王的真相,並告訴朱棣,前太子陳天平在他的幫助下,逃過了胡氏的追殺,被他送到了寮國,如今已經成年,希望朱棣能夠派兵安南,還陳氏王族一個公道。
朱棣一聽,當然是怒不可遏,立刻答應幫陳氏討回公道,並派人將陳天平和那個忠心耿耿的老臣送回安南。
一切安排妥當,朱棣才放心的帶著朱高熾離開了皇宮去了北平。
可這次一回來,竟然聽說陳天平和那個老臣在回安南的路上被人給劫殺了。不用說,幕後黑後肯定是那個胡姓國王。想想看他都已經做了好幾年的國王,怎麼可能把王位交出來?可那白痴下手的時候竟然將朱棣派往同行的幾名官員一起給殺了。
這一下朱棣真的是勃然大怒,商量的結果便是他不顧朱高熾的反對,即可派了張玉朱能兩名帝國大將兵分兩路出兵安南,一路強攻關隘,很快將胡姓國王父子兩人生擒到京,親自下令處決。
氣是出了,朱棣也爽了,可後頭的事就更難辦了。朱高熾問他陳氏真的死光了,胡氏也沒了,現在安南讓誰做國王?
朱棣腦子一熱,直接說道:“封什麼國王?讓他們再給老子來個政變嗎?這些天安南國內的大臣不是都上書說要內屬嗎?我看不如就收了安南,設立一個新的布政使司,就叫交阯,你覺得怎樣?”
朱高熾看著他,半天沒說話。等到他要說話的時候,朱棣已經擬好旨了。把他氣得哇哇大叫:“你還讓不讓人提意見了?”
朱棣一臉無辜的說:“你半天不說話,朕還以為你是同意了。”
朱高熾直接摔門就走了,而安南從此就變成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