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澄走到他面前,將聲音壓低了些:“辦法不是沒有……”
朱允炆正色道:“本殿下要的不是那些亂七八糟的餿主意。”
黃子澄一臉欣慰,想著這孩子總算在自己的調*教之下有了點帝王的風範,逐胸有成竹的笑笑:“殿下放心,這主意定然不餿。梅駙馬是皇上的心腹,又對你疼愛有佳,只要找人說明白利害關係,駙馬爺定會跟我們站一條戰線的。”
朱允炆聞言從鼻子裡哼出口氣:“本殿下這個姑父固執得很,別人的話輕易聽不進去。”
黃子澄不緊不慢的提醒道:“殿下,寧國公主今天一早便進宮奔喪來了。”
“寧國公主?”朱允炆一拍腦門兒,“對呀,我怎麼沒想起她來?梅殷一向是個懼內的主兒,找姑姑去說,定能手到擒來。事不宜遲,你趕緊去辦。”
“是。”黃子澄躬身行禮,轉身離開寢宮。
朱允炆待黃子澄退下後,忙換了孝服,披麻戴孝趕去靈堂為朱元璋守喪。
果然不出他們所料,梅殷在發出大喪的訊息回來之後,寧國公主便直接給他來了個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攻勢,磨了他一天,最後終於答應將那遺詔先給朱允炆看了。
其實內容也沒寫什麼,無非是寫一些朱元璋自己受奉天命,勤政治國之類的話,然後讓朱允炆擇日登基,治理國事,並要求諸位藩王回京奔喪之時,不得帶軍隊入城,服從管理,君臣一心,造福黎民等等。
朱允炆看完之後,稍作了修改,另外做了一份遺詔,讓黃子澄著人分別送了出去。
而送給朱棣那一份,為了絕對的安全,他交給了潘安,由他親自送往。
報喪的人八百里加急到達燕王府,朱棣得到訊息,皇帝駕崩,一刻也不敢耽擱,帶著徐儀華和幾個兒子,星夜兼程趕往應天奔喪。
卻在走到淮安的時候遇到似乎已經等候多時的潘安。
朱棣讓車伕停下馬車,撩了門簾問道:“何人擋道?”
“錦衣衛校尉潘安。”潘安邊說邊從懷裡掏出一塊可以證明自己身份的金牌。
“怎麼回事?”朱高熾也撩開簾子鑽了出來。
“不清楚。”朱棣先回答了他,才再看向潘安,“不知潘校尉此時攔路有何貴幹?”
“車上可是燕王朱棣?”潘安騎在馬上將金牌放回去,高高在上並沒有要下來的意思。
朱棣看了看潘安身後跟著的數十名手持兵器的皇城禁衛,點點頭答道:“本王正是。”
不用看那塊金牌,他也相信他是錦衣衛,普通的侍衛哪敢對他這個王爺不敬?
錦衣衛是直屬於皇上的近身侍衛,個個出身豪門,在皇宮裡幾乎都是橫著走路。他們掌管刑獄,有巡察緝捕之權,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的一切活動,權利很大,滿朝文武無不對他們望而生畏,連在京的各位王爺平日裡見了他們也不敢輕易得罪。
朱棣因為常年在北平生活,跟錦衣衛並不熟悉,此次更想不到錦衣衛為何會找上自己。
確定身份之後,潘安突然很想走近點看看這朱棣到底是何等樣人,竟然能讓朱允炆為他著了魔。但轉念想到此次前來的目的,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從懷裡掏出那份遺詔,朗聲道:“燕王接旨。”
朱棣眉頭一皺,心中疑竇叢生,卻還是攜家人一同下了馬車,跪地接旨。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
遺詔的內容很長,朱棣等人聽了半天,才算聽到了重點。
“……諸王臨國中,無得至京。王國所在,文武吏士,聽朝廷節制,惟護衛官軍聽王。諸王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朱高熾聽著不對勁兒,抬眼見潘安還在繼續宣讀,逐靠近了朱棣小聲道:“這意思看來是不讓咱們回京奔喪?”
朱棣看他一眼,道了聲“聽完再說”,朱高熾便不再出聲了。
潘安宣讀完遺詔,將遺詔又放回了懷中,說了些場面上的話,問朱棣是否明白。
朱棣等人從地上站起來,朱高熾忍不住再次出聲:“哪有老子死了不讓兒子奔喪的道理,我看這遺詔有假。”
旁邊的朱高煦脾氣一向暴躁,聞言便道:“父王,讓孩兒去將那遺詔搶了過來,看個明白。”
“不可。”朱棣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