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6部分

是滿頭跳蚤自己撓不清楚,一旦等他們緩過氣來,就是來清算和廖瑩中的舊怨、和陳宜中他們新恨的時候,所以趁著現在廖瑩中可不介意全力以赴徹底將世家打倒。

更何況葉應武早就已經寫好了劇本,現在廖瑩中需要做的,不過就是照本宣科。

昝萬壽暗暗咬牙,廖瑩中突然跳出來多少讓他有些吃驚,畢竟在之前他們一直以為李嘆是陛下專門拉來的救火隊員,而現在才意識到,實際上李嘆只是葉應武做的一個迷惑他們的活靶子,當他們把一切關注都落在李嘆身上的時候,其餘的官員便會全力以赴反擊。

現在這冒出來的廖瑩中便是其中之一,雖然昝萬壽不知道廖瑩中想要說什麼,但是無論是廖瑩中早就名動天下的能力和才學,還是他禮部左侍郎的身份在禮部尚書暫時空缺的情況下實際上就是代表禮部都容不得昝萬壽小覷。

廖瑩中當即朗聲說道:“陛下,在過去的兩年之中,臣走過了我大明江南、兩淮和川蜀,受陛下之所託考察各地百姓之生計、州府政策頒佈發行之情況,當然還有各地學堂、道路等建設之情況,江南華夏曾有之半壁江山,今日繁華昌盛更勝往昔,而兩淮、川蜀、河洛的大明新收復之土地,重建也是如火如荼,然臣以為,我大明想要進一步向前,當務之急還是人才,更或者說是應當如何培養出對大明有用之人才。而臣所見,讀書考取功名讓很多人趨之若鶩,但是實際上朝廷用不到這麼多計程車子,反倒是很多其餘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

廖瑩中說完,大多數的官員們臉上神情都是變了變,如何培養人才,古來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好的人才才能夠保證王朝的永世興盛,而現在朝廷採取的科舉考試製度,是繼承自隋唐和前宋選拔人才的制度,到現在已經有六七百年了,可以說已經發展到完美的程度,不知道廖瑩中此時提出“如何培養人才”,所為何意?

鄧光薦皺了皺眉,剛想要站出來,他身邊的劉辰翁眼疾手快一把拽住了他的衣袖,狠狠搖了搖頭。鄧光薦怔了一下,本來還想要說什麼,不過似乎感受到大殿上越來越凝重的氣氛,終於還是退了回去。

對於這個廖瑩中,鄧光薦說實在並沒有什麼好感,而廖瑩中此時提出這個問題十有**是想要批判科舉制度,這讓鄧光薦這個接受正統教育思想這麼多年,又是主管教育的官員如何能忍受,但是在這時候鄧光薦也沒有別的選擇,他如果此時魯莽的衝出去,很有可能擾亂葉應武的佈置。

相比於其餘的,鄧光薦還是選擇相信葉應武。

文天祥此時也一甩衣袖站出來,這個前朝的狀元、當今的左丞相朗聲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廖相公所言所問頗有道理,古往今來,治國之策可以從聖人書中學到,但是其餘很多方面的知識卻難以在聖人書中尋覓,比如工部研發火器的技術,如果不是陛下將工匠集中起來,集思廣益,恐怕現在大明北伐將要付出更多的犧牲。而之前在疏浚運河、建造直道等上面體現出來的缺少人才,也應該是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大明收復的北方土地和州府正是斷壁殘垣、百廢待興,所以現在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有治國之能的人才,還有能腳踏實地、有設計規劃以令平地起高樓的人才。”

頓了一下,文天祥猛地側頭,目光在臉色各異的官員們身上掃過:“現在大明需要的,不只是會熟讀聖人書的官員,也不只是胸懷韜略有治國之大才的官員,還有精通一門,能夠支撐起一角天空的官員。”

張全和昝萬壽皺了皺眉,廖瑩中和文天祥這是什麼意思,這似乎和世家沒有什麼關係啊?

而廖瑩中不等其餘人開口,直接衝著葉應武一拱手:“文相公所言正合臣之心意,因此臣奏請陛下,以金陵護理學院、臨安醫學院為參照,開設更多偏向一門的學院,以為我大明培養專門之官吏,專精之官吏!能精一門以到極致者,自當有權入中樞。”

此話一落,郭守敬等幾名工部大臣率先站出來:“臣附議!”

緊接著文天祥、謝枋得、劉師勇、汪立信等人也紛紛站出來:“臣附議!”

一時間整個朝堂上被這“附議”的聲音所籠罩,而昝萬壽和張全也終於明白過來,臉色登時大變。

如果說剛才陳宜中那一招反擊還只是小的釜底抽薪,那麼葉應武這一次反擊就真的是徹頭徹尾的釜底抽薪、對世家連根拔起了。

昝萬壽下意識的抬頭看去,葉應武正含笑看著他,只不過這笑容之中帶著讓昝萬壽心驚膽戰的冷意。

大明後宮御花園。

秋風颯颯,吹動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