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8部分

至於御史臺,王爚親自坐鎮,陳宜中帶著一群得力官吏披星戴月檢查每天的賬目,戰爭時期,每一點兵刃和錢糧都不容有失,更不能容忍居心叵測之人在其中牟利,所以御史臺要負責把每天的賬目至少核查兩遍,以防任何不必要的損失。

而每天六部、御史臺和翰林院都要詳細描寫今天的所作所為,同同時把統計出的資料上報,由梁炎午帶著幕僚們處理之後,整合給葉應武,從而使得呈現在葉應武案頭的,是工工整整甚至帶著幕僚們建議的一排排檔案,葉應武只要根據這些檔案********即可。

大明這種獨特的以三權分立為核心,設定類似於後世的參謀部進行統籌兼顧的規格,雖然在一開始引起了包括江萬里、王爚等老臣在內的異議,不過葉應武堅持己見,這些老臣們也就沒有繼續爭辯,畢竟這天下歸根結底還是葉應武的天下,他堅持的終歸有道理在其中,倒不如先讓他執行來試一試,看看效果如何。

而事實證明,這種方式相比於前宋朝廷上每天為了各種瑣碎雜事爭吵的不可開交、最後一事無成的方式有很高的效率,皇帝不用再無聊的看著大臣們互相噴吐沫浪費時間,甚至所有的官員忙的團團轉,根本就沒有在朝堂上面對面爭吵的可能,他們只需要把自己負責的這一方面的意見和處理方法寫下來呈遞給葉應武就好。

隨著戰爭的爆發,整個大明就像是高速運轉起來的機器,其中的每一個齒輪都沒有停下來的可能,即使是自己不想動,也要被其餘的齒輪推動著不斷運轉。

面對北方滾滾而來的朔風,大明不再昏昏欲睡,而是毫不猶豫的亮出了自己的獠牙。

這不是前宋,而是一個逢戰爭先的嶄新朝代。

梁炎午下意識的追尋著葉應武的身影,他能夠從一個臨安城的落魄官吏一步步走到現在的位置,和葉應武的賞識任用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正是這位曾經的葉使君,現在的明王殿下,憑藉一己之力,帶著一群在前宋鬱郁不得志、甚至處處被朝廷壓制的人,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面對北方的強敵,尚且佔據山河半壁的大明,不再是如同前宋的退縮,而是毫不猶豫的展現對於鮮血的渴望。

大明愛好和平,但是並不畏懼戰爭。

走到大殿門口,葉應武伸了一個懶腰,冬日的陽光照在他的身上,身後是幕僚們來往的呼喊聲和匆匆忙忙的腳步聲。

——————————————

文天祥還沒有到達,川蜀的戰爭實際上就已經爆發了。

和葉應武預料的大致不差,忽必烈選定的主攻方向正是川蜀,在兩淮鬧出那麼大的動靜,甚至在最重要的河洛都沒有集中兵力抵禦神策軍,一味地採取防守,就是為了能夠集中最多的兵力在川蜀開啟局面。

眾所周知,從北方南下只有川蜀、襄樊和兩淮三條道路,因為當初蒙古大汗蒙哥在釣魚城下殞命,所以蒙古放棄了這一條路,轉而走襄陽,在忽必烈當政期間也是堅定不移的進攻襄陽,只是沒有想到橫空殺出的葉應武將蒙古從襄陽南下的可能性完全粉碎,又接著擊敗了嘗試走兩淮道路的南征軍和怯薛軍,甚至就連不切實際的從大理進攻大明腹地、從真臘牽制大明廣南的可能都被葉應武無情的消除。

所以現在擺在忽必烈面前倒是很好選擇,畢竟每一條道路都已經失敗過了,也就沒有什麼好害怕和擔憂的。而對於忽必烈來說,實際上他還有川蜀這一條道路沒有嘗試,畢竟當時戰敗的是蒙哥,不是他忽必烈,而且現在的大明守將是張珏和高達,不是當初那個真的有如銅牆鐵壁的王堅,對於忽必烈來說,蒙哥會失敗,不代表著他也會失敗。

更何況從事實上來說,川蜀也是大明控制力最弱的地方,川蜀軍的戰力在各部當中並不算出眾,而且大明的新式火器也沒有在川蜀軍當中大規模的列裝,一旦在川蜀開打,川蜀軍除了依靠險峻的地勢和後方可以支援的水師之外,並沒太多的優勢。

這一點葉應武看的很清楚,忽必烈自然也清楚。

所以忽必烈也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從川蜀下手。

大明鹹淳三年十二月廿一日,蒙古突破綿竹關外的兩處營寨,兵臨綿竹關下。自古以來綿竹關都被視作成都府的北面屏障,一旦突破綿竹關,呈現在眼前的就是一馬平川的成都平原,到時候就算是成都府城高池深,也難以進行長時間的堅守。

“砰!”巨大的響聲在關城上回響,一塊一塊巨大的石彈呼嘯著重重撞擊在城牆上。

“蒙古韃子哪裡來的這麼大威力的投石機?!”大